
朱
朱姓是超级大姓了,按人口排序,朱姓在中国位列第13位,至2013年,总人口约有1500余万
朱姓源流约有四支:
源流一: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其后代以朱为姓。
源流二:源于朱虎 舜帝有大臣名叫朱虎。后嗣以朱为姓。
源流三:源于曹姓 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为曹邾公。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氏。后改简化为朱。
源流三:源于子姓 微子启后嗣,微子启的后嗣,宋国的公子,公子朱的后代
源流四:源于姬姓古有邾国,后嗣以邾为姓,简化为朱。
源流五:源于祁姓源自尧帝之子丹朱,以丹朱为开姓始祖,属尧帝的嫡传后嗣。
源流六:源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朱姓
吉安县朱姓
据目前的资料统计,吉安县的朱姓来源众多,各不相同。
吉安县梅塘乡一带朱姓:
唐刺史持平公后嗣
邵阳泥湾朱氏谱系记载:
朱衡,字持平,任江西河汌刺史。
.
.
.
累传宋朝至钦公(朱钦,字戒安,官任通判)
朱钦生朱鉴;朱鉴生朱胜非;

【朱胜非,进士及第,南宋宰相。在苗柳之变中多有维护之功。高宗时期,拜尚书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及秦桧为相,朱胜非与其分歧,废居八年。终年六十三,谥忠靖。】
朱胜非生朱桂纳(朱桂纳,字伯材,恩平郡王)
朱桂纳生朱孝庄(又记为孝章,吉州知州)、朱琏

【朱琏,宋钦宗皇后,靖康之难中随钦宗被金兵抓走。后不堪金人凌辱,投水自尽。】
但这段记载很明显有问题:
朱胜非的生卒年为(1082年—1144年12月24日 )
朱琏的生卒年为(1102年---1128年)
由此能够看出,两人生年仅相差20年,不可能为爷孙关系,同时两人皆作为宋朝的上层阶级,如有亲属关系不可能不做记载,但据记载朱胜非五子中并无朱桂纳。
所以“胜非公之孙孝庄公”的记载应属错误。但孝庄公与朱琏为兄妹关系无误。
孝庄公曾任吉州知州,奠居庐陵古巷。
往常梅塘朱氏祠堂堂联中有提及,细致状况……查谱吧……
吉安县北源乡一带朱姓:
沛国紫阳朱氏苗裔
这一支能够不时追溯到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朱玮任南康郡刺史﹐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传7世至朱宽,于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由南康徙居吉安府(今江西吉安)。【沛国朱氏,这一脉往常在吉安各地还有很多后嗣,不外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曾经很难考证了】
再传12世到朱继贤,于唐代任徽州府正堂,立基婺源。朱继贤的第十一世孙就是著名的理学开山祖师朱熹。
婺源朱氏朱继贤的第十世孙朱松任福建尤溪县尉,任满后寄居该县水南郑安道馆舍。建炎四年,朱熹在尤溪出生。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独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奠。
(在元明清时期,朱熹简直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位置。)】
因朱熹别号紫阳先生,故其嫡系苗裔采用“紫阳”为堂号。
朱熹之孙朱銓回还庐陵(今江西吉安)定居。【沛国紫阳朱氏】
吉安桐坪福田朱氏:
泰和古坪朱氏苗裔
古坪基祖仲公于唐昭宗天复辛酉(公元901年)领乡举授西昌(泰和)学正教官,后厌官场糜烂,慕匡山之胜景、槎水之秀丽,弃官定居古坪,距今1110年。这一脉总人口现金今超万人。散布……吉安的氏祖分支太多,真的找不全……反正海内外均有散布。
桐坪福田开基祖朱九湖是古坪朱氏仲公的18世。
ps:朱仲原籍河南义阳,出身永城朱氏,是朱仁轨后嗣。朱仁轨,朱仁轨,字德容,唐代永城人,终生未仕,隐居养亲,死后人私谥孝友先生。
除上述派系外,还有直接出自义阳的义阳朱氏一脉在吉安也有众多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