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的故事之21》 (一)操着当地土话聊天的“罗马人” 公元2019年一个深秋的中午,我们开着房车沿河西走廊进入了永昌县城。整个县城与西北其它的县城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到了一家面馆吃午餐。邻座几位食客惹起了我的留意:他们长着一副欧洲人的特征,却操着一口当地的土话聊着天。 陪我们吃饭的永昌文旅局的同志通知我:在永昌的者来寨有好多这种她华诞居民,听说是罗马军团士兵的后嗣。 怎样?古罗马军团与永昌还有联络?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兵,当年在国防大学进修时,曾经主修过世界战争史。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军团简直是所向无敌,以其高效的顺应性及机动性降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域。但的确不曾听说过罗马军团曾经到过中国。 练有素的罗马军团(图片来自网络) 吃完饭后,文旅局的同志把我们带到街头矗立的一座雕像前:雕像上有二男一女,中间的老者是典型的汉朝衣饰,左右的一男一女身体壮实,眼窝深凹,头发卷曲,颇具欧洲人特征。 雕像背地台基上的碑文惹起我们极大兴味。碑文上记载了古罗马军团在卡尔莱战役中溃败,并为汉朝政府收留,东迁至永昌的历史。 文旅局的同志说:离县城不到10公里的中央有一座骊靬古城,那里才是西汉王朝安抚战败的古罗马士兵的中央。 我们决议,改动行程,去骊靬古城遗址。 房车沿着G312国道行驶。驶出县城不久,左边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右边是起伏不时的沙丘戈壁。公路的两傍是矗立着庞大的罗马柱。文旅局的同志通知我们:左前方的那一大片穹顶式建筑是打造的罗马城,是永昌最抢手的旅游景区。每年都有许多欧洲游客慕名而来。由于最早提出这里是罗马兵团曾到这里的,是一名名叫德效骞美国著名汉学家。 祁连山脚下的罗马城(图片来自网络) 1957年,德效骞在他出版的《古代中国的一座罗马人城市》中提出了一种假说,公元前54年,古罗马叙利亚总督克拉苏,带领罗马军团东征安眠失败后,一些逃脱的士兵曾经辗转中亚,投靠当时的匈奴郅支单于,又在公元前36年西汉将领陈汤消灭郅支单于的战役中被中国人俘获,并带回中国,安置在一个叫骊靬的城市。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曾经远远望见了矗立于一片高地上的骊靬古城的城墙,在秋日蓝天的映托下,显得还真有些气势。但同来的人通知我:那是后人在遗址上重新修建的。 骊靬古城位置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的房车开进了者来寨,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骊靬古城。寨子里有一段被铁链围起来的残垣断壁,是骊靬古城的城墙遗址。 当地人通知我们: 20世纪70年代时,古城墙高度约5至6米,城墙上面很宽,能够行驶汽车。80年代以后,村民纷繁将城墙上的土取下来用作农肥或筑房用,城墙被削去了一大半。 看着眼前残墙上一堆一堆的蒿草在秋风中瑟瑟颤动,我在想:在公元前二世纪,当时地球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中华帝国,最早的联合点就是在这里吗?就是这一段残垣断壁吗? 时间的长河里,到底掩藏着多少无动于衷的故事? (二)卡莱之战的罗马残兵西归无望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开通了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等就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时地输送到了中亚、西亚,再传到罗马。因而在历史上许多国度将中国称为“丝国“。罗马人十分神往这个悠远的东方大国。但是,它的敌国帕提亚却阻隔了罗马人的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 帕提亚当时是世界第三大强国,仅次于罗马和中国,地处黑海东南(今天的伊朗东北部和土库曼斯坦南部一带),它像个大楔子一样塞在两个大国之间。在公元前247年树立了阿尔萨息王朝。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音译为“安眠”。 公元前60年,古罗马帝国的凯撒、庞培和克拉苏构成“三巨头执政”。凯撒继续兼任高卢总督,庞培兼任西班牙总督,克拉苏兼任叙利亚总督。当时非洲、欧洲包含东部的叙利亚都尽归罗马,唯独叙利亚以东的帕提亚(今伊朗)从未被降服。作为叙利亚总督的克拉苏幻想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足迹远征帕提亚。 克拉苏(剧照) 公元前54年,克拉苏向元老院提请远征帕提亚,遭到激烈反对。但克拉苏素独断专行,带领七个军团约四万多人向东进军。古罗马帝国和帕提亚王国交界的东部边疆,是往常的地中海沿岸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域。渡过幼发拉底河,再向东跋涉五十公里,便到了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卡莱。 罗马军队一路势不可当,所向无敌,追击步步后撤的帕提亚骑兵。这使得狂妄的克拉苏愈加坚决地以为帕提亚人摧枯拉朽。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前53年5月,帕提亚军队在青年将军苏累纳的指挥下采用诱敌深化、围而歼之的战略战术,将罗马军团诱入茫无人烟的卡莱平原,使其堕入潜伏,罗马军团全面溃败,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在关键时辰临危受命,组成以第一军团剩余为主的混合军团六千余人,企图杀开一条血路维护克拉苏逃出包抄。固然大部分突围部队逃出,克拉苏却被俘。被俘的克拉苏被安眠国王用炼化的金汁灌进喉咙烧死。 罗马军团在卡莱之战中遭到了消灭性的打击,两万人战死,一万人被俘,只需6000余人突出重围。 突出重围的士兵从东北方向逃出后,由于帕提亚西部和北部对罗马人的防备甚严,西归无望,只能向东逃亡,从此消逝在茫茫时间的长河中,成为世界史上50大未解之谜之一。 (三)郅支之战的“罗马战法” 就在古罗马第一军团6000余人消逝17年后,汉王朝与北匈奴发作了一场名叫郅支之战的战争,似乎解开了这个谜底。 公元前36年,甘延寿出任西域都护,陈汤为副校尉。陈汤以为郅支单于企图树立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应先下手为强将其击破。甘延寿虽同意,但坚持应先上奏朝廷。而陈汤趁甘延寿生病之机,矫诏集结大军。甘延寿闻之,惊起阻拦陈汤,陈汤按剑怒叱:“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甘延寿只得同意先斩后奏,并上疏向汉元帝请罪。 陈汤(图片来自网络) 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西汉王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兵分两路进军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一路沿塔里木盆地南部行军,翻越葱岭,途经大宛;另一路由甘延寿亲身带领,从温宿国动身,从北路进入赤谷,途经乌孙和康居。 汉军抵达离城3里之地,扎营布阵。匈奴派出数百步骑兵,但被汉军驱回城中。陈汤发现匈奴的战阵中有一支奇特的军队,他们以步兵百余人组成夹门鱼鳞阵、盾牌方阵,土城外设有重木城,给汉军以较大的杀伤。而这一战法只需罗马军队采用。 (图片来自网络) 郅支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匈奴人战败,斩首1518人,活捉145人,受降1000余人。甘延寿、陈汤将这些战俘带回中国,这支古罗马军团的剩余经长途转徙,进入西汉疆域的河西走廊张掖郡一带,张掖太守辛庆忌奉命接纳了他们,并举行了浩荡的欢送仪式,并将这批罗马军人安置在张掖郡番禾县南者来寨(即今永昌县南骊靬村)。 汉朝的皇帝下诏:将者来寨(今骊靬村)从番和县分割出来树立骊靬县(因汉代中国称古罗马为“骊靬国”)。据《永昌县志》载:“在今凉州府永昌县南,本以骊靬降人置县”。 图片来自于网络 据此,史学家以为,这批雇佣军士兵当属卡尔莱战役中溃退并失踪的罗马残军无疑。 (四)这些罗马残军是如何繁衍下来的? 这批从地中海地域来到中华土地的罗马士兵,面对完整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制度,他们是怎样繁衍下来的? 在最初的数百年间,他们依旧坚持着骁勇善战的特性。他们在西汉时期被称为骊靬人,在东汉被称作秦胡,在三国时期被称作卢水胡,在晋代被称为骊靬戎。 马超(图片来自网络) 有学者研讨以为:三国时期马超带领的西凉军把曹操打得弃袍割须,靠的就是罗马军团的战法。当时,骊靬县是马超的权力范围。马超的部队不只吸纳了大量骊靬人,而且马超管辖的西凉兵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依照罗马人的建制和战法打造的技术型部队。 西凉健儿是当时身体最好的中国军人,也只需他们,才能够有效的运用需求极大膂力的标枪。马超军的盾牌,实践上就是罗马军团式盾牌的翻版,好像一座工事。推进时则如浮动的城池,弓箭基本拿他们没措施。所以一开端时,曹操连战连败,差点死在马超手中。若不是采用反间计暗害马超,曹操必败无疑。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归降中国的古罗马人及其后嗣长期在骊靬县生活,在河西历史上曾十分生动,不乏出过著名人物。东晋时曾战败前凉大将和昊,威震陇右,是骊靬人;北魏时的农民起义首领盖吴也是骊靬人;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石勒据专家考证也以为是骊靬人。他们在历史上曾一度强势鼎盛,中止过多次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是《晋书》记载骊靬人大败了凉王张祚的军队。 骊靬村村民(图片来源:永昌县文化馆) 但再强悍的传统也经不起漫长岁月的浸蚀。这些古罗马人经过2000多年的繁衍,与当地男女婚配,基本上与汉民族和其他民族融合,成为华夏民族团体中的一员。但他们的基因还在,他们的血缘关系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古罗马人的体貌特征:高鼻深目、脸形窄长、毛发褐黄、眼睛灰蓝、体魄高大。他们说着汉语,衣着汉服,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往常,永昌的骊靬人仍坚持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如埋葬死者时,不论地形如何,一概头朝西方。对牛也十分崇尚,且十分喜好斗牛。春节都爱用发酵的面粉做成牛头形馍馍,俗称“牛鼻子”披萨饼,以作祭奠之用。习气在村社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庙,以祈保险不祥,粮畜丰产。 (五)到底该信谁的?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骊靬村(者来寨)。 夕阳西下,天已傍晚,炊烟袅袅,一条凹凸不平的道路,衔接着各家各户,与常见的西北的村庄没有什么两样。 骊靬村村民(图片来源:永昌县文化馆) 村里的人通知我们:原先这个村庄挺不起眼的。一些孩子有着雪白的皮肤,被外人说这是“皮肤病”;长着金色或红色的卷发,被外人称为“黄毛子”,不时以来他们都十分自卑,外出时都要把头发染成黑色。 骊靬村村民(图片来源:永昌县文化馆) 过去没人说得分明为什么孩子长成这样。直到1990年的一天,来了几名意大利。村里没人能说分明他们是谁,来干什么。临走前他们说了一句爆炸性的话:“你们是罗马军团士兵的后代。”村里人都以为这个老外在胡说八道。 意大利人走后,干部就来了。当时干部通知他们:“他们是来寻觅罗马士兵的后代的,外国人就快来了。你们会富起来的。” 后来,这个村子就越来越繁华了。政府又建造了罗马城,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有时一天就来了70辆车!,其中也有不少外国人。 村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再也不用把自己的头发染成黑色的了,而是在旅游景点当起了“罗马人”。在专业人员的调教下,他们身披铠甲,一手握着盾牌,挥舞木剑,头上顶着饰有羽毛束的头盔,斗篷随风飘摆。许多游人都与这些“罗马战士”合影留念,当然是要付费的。 村里人还通知我们:村子里好些人都被政府叫去抽了血,他们也不知道抽血干什么?后来干部通知他们:抽了他们的血,是检验他是不是罗马人。 我问他们:检验的结果是什么?你们真的是罗马人的后嗣吗? 村里人通知我们:政府想证明我们真的是罗马人的后嗣,这样好搞旅游。 文旅局的同志通知我们:其实研讨者们的结论也不分歧。好比:兰州大学遗传学研讨中心在2005年做过一次检测,化验了骊靬87名容颜特异的男子的血液。87人中有5人有西方祖先。“研讨人员以为,这个结果不能证明、但也不能推翻骊靬人是罗马人后嗣这个结论。 骊靬村村民(图片来自于网络) 2007年,兰州大学的谢小东教授做了骊靬人的Y染色体测试,77%骊靬人父系的Y染色体限于东亚,更接近于汉族血缘。那么不同的部分呢?谢教授以为也只不外是来源于甘肃本地的裕固族同胞。这也解释了骊靬人瞳色和发色与普通汉人不同的缘由。 但是同样是兰州大学教授的陈文江以为:两千年是很长时间,没多少东西能留下来。人们不能寄希望于基因研讨。没有罗马军团士兵DNA的比较样本。古罗马是多民族帝国,军团士兵来自中东和欧洲一切地域。现代罗马人的DNA没法用来比较。 我们在村子里边走边聊,不知不觉来到了村子中央的一处高台上。站在这里能够俯瞰全村,远眺远处的祁连山。 高台中央是当地政府立的一块庞大的石碑:古罗马军团东归留念碑。碑文的最后写道:骊靬人融入中华民族,不只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亦以他们的聪慧、英勇和忠实,演绎出了一系列百感交集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为中华民族的展开、进步和统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显然,政府的结论与大多数专家的结论有差别。那么,我们该信谁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