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人终身的挣扎都蛮值得同情的”。 《流年物语》封面 图文|阿黛 导读 《流年物语》是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的第八部长篇小说,它持续了张翎所擅长讲述的家族故事和历史故事。但是,与其他小说相比,这部小说让张翎产生了厌烦心理——不是由于故事情节自身,而是由于叙说方式。于是,张翎在完成初稿的基础上,推倒重写,采用了全新了叙说方式——物语。 在《流年物语》中,张翎采用了10种物作为故事的察看者和人物的发声者,包含河流、瓶子、麻雀、老鼠、钱包、手表等。这些物体被张翎赋予了灵性,在小说中承担了特殊的功用。 本文将从故事线索、叙说方式、另类主题、人物命运四个方面细致阐释“物语”的共同功用和创新魅力。 2016年张翎帮我写的签名 由物语引出故事线索:碎片化与完好性 《流年物语》中,张翎所讲述的故事,都是经过10个物体来讲述和串联的。下面,我们经过每一个物体来看故事线索是如何拼接的。 第一章 河流物语(2009年9月) 河流物语作为小说引子,为我们带来了悬念:塞纳河边踱步的女人是谁呢?她为什么痛苦呢?她知道了哪些真相呢?她为什么扔戒指呢? 第二章 瓶子物语(2009年8月) 瓶子物语将故事倒叙了一个月,为我们展示了故事的一角:这是一个婚外恋的故事。全力和一个叫苏菲的女人,在谈论自己的丈夫刘年,以及刘年的私生子欧仁。刘年为什么会有私生子呢? 第三章 麻雀物语(1958—1969) 麻雀物语将故事拉回到1958年一代人的情感纠葛:丈夫全崇武,妻子朱静芬,女儿全力和全知,情人叶知秋。这个平凡家庭是如何走向情感泥淖的呢?主人公刘年是如何与这个家庭产生纠缠的呢? 第四章 老鼠物语(1968—1969) 老鼠物语作重点讲述了主人公刘年的贫穷家庭缩影:两双为何改名为刘年?刘年的肉体创伤是从哪里来的? 老鼠物语 第五章 钱包物语(1972—1986) 钱包物语为我们引出了全力的生命转机点,她在陈岙底到底发作了什么?她为什么会嫁给刘年?她在婚姻中躲藏了自己的什么秘密?全知为什么会忽然发疯,然后失踪呢?刘年和全力的婚姻走向为何从一开端就奠定了?刘年如何从底层开端发力? 第六章 手表物语(1953—1966) 手表物语主要讲述了手表主人全崇武与两个女人朱静芬和叶知秋的故事。全崇武是如何得到手表的?全崇武为何会娶朱静芬?全崇武与叶知秋又发作了什呢? 第七章 苍鹰物语(1996—2001) 苍鹰物语讲述了国企重组的市场背景下事业起飞的刘年与尚招娣的婚外情故事以及私生子欧仁的故事。刘年为什么会和尚招娣生下私生子呢? 第八章 猫魂物语(1987—2001) 猫魂物语把视角转移到刘年的女儿思源身上,为我们讲述了思源的孤独长大过程。那思源为什么与父母关系如此僵化呢?她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第九章 戒指物语(2004—2009) 戒指物语是对主人公刘年死前的六年时间的总述,把其内心的煎熬推向了高潮。他与儿子欧仁的关系、与尚招娣的关系、与妻子全力的关系又将走向如何?刘年的死亡是故事的结局吗? 第十章 铅笔盒物语(1969) 铅笔盒物语在全书中是最后一章,也是刘年终身中具有转机意义的一点,那铅笔盒与刘年的转变有何关系呢? 由上述梳理能够看出,每一个物体的背地,都为读者引出了一个故事片段,或历史片段,如一个个拼图碎片,在10段物语之后,拼接完好。每一段故事都是截取历史和故事的一段,并且时有倒叙,时有并序展开,故事之间相互弥补和完善,增强了故事讲述的灵动性和张力,圆满地做到了碎片化与完好性的融合。 截取的《流年物语》里的句子 由物语引出叙说方式:戏中戏与全知视角 《流年物语》让张翎颇为称心,以至自得的中央,就在于创新性地运用了“物语”的方式。 从叙说方式上来说,物语让小说呈现出戏中戏的结构,同时在叙说视角上完成了自由转换和具有压服力的全知视角叙说。 首先,我们来说戏中戏的结构。 每一章的开头都是以某个物件来作引子,但十分有意义的是,每个物件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因而,张翎在援用物语时,都是先让物体讲述自己的故事,然后再把自己的故事与小说里的人物产生联络,继而用物自身的视角来察看和推进小说的展开。 好比老鼠物语里,老鼠也有自己的家族故事,然后写到往常的处境,引出了刘年的家庭故事。刘年的家庭故事其实是老鼠故事的一部分。 同理,猫魂物语里的猫也有自己的故事,然后它把灵魂藏在思源的脑袋里,经过研讨思源的灵魂,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猫和一只猫的所见。 这种戏中戏的结构,让物的故事和人物的故事相互映射,同时,这种延宕的叙说方式,也会让读者暂时抽离故事自身,带来思索的空间和时间。 其次,再来说说物语这种方式所带来的叙说创意。 美国学者华莱士马丁曾说: 从叙说学的意义上说,作为小说叙说的角度,视角是指叙说所必须选定的眼界和视野,即作者是经过任何种关系来展开故事的,是一个由谁来看的问题。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发明了兴味、抵触、悬念、乃至情节自身。 ——摘自《当代叙事学》 “物语”带来的叙说创意,一方面体往常她取得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说自由;另一方面体往常物语带来的全知视角所具有的压服力上。 物在每一章节中,都是先用第一人称自述自己的故事,然后再用第三人称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呈现小说人物的行为活动,讲述了特性历史时期小人物的酸甜苦辣和爱恨纠葛。能够说,方式上很新奇,内容上,物的介入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 同时,相比于上帝视角的全知叙说,物的介入叙说更具有压服力。好比钱包物语里,钱包14年里与全力形影不离,所以钱包见证了全力受辱这样的不为外人所知的隐秘,也能替全力发声,说出其内心的幽微和痛苦。 所以说,这种24小时不离身的“眼光”,能够弥补我们所看不到的中央,弥补视觉盲点,增强压服力,全方位展示人物的多重情状。 书中关于“真相”的句子 由物语引出另类主题:真相的对立面不一定是假象 《流年物语》的主题是很丰厚的,也是很难定义的。张翎曾说,它是关于贫穷和恐惧的,同时也是关于假象和真相,愿望与道义,坚持和妥协,追求和破灭的。 让我印象最深化的就是关于真相和假象,而在小说中,作者也经过物语的方式直指:真相的对立面不一定是假象。 首先,作者书写的历史真相,只是私人化的真相。 其实不只是张翎,大部分的作家都以为,历史不只是统一口径的事情和时间,而是由无数私人化的版本所构成的。那么,在此历史观念下,张翎所描写的历史事情,以及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能够说也是私人化的真相表示。 对此,张翎曾说过: 每一个时期,在不同的家族历史中都有着各自的、以至是悬殊的记忆和诠释,这也是为什么书写同一年代同一事情的文学作品,会有许多个不同的版本。小说能做的,就是尽量真实地呈现一段私人版本的历史。这些版本堆积起来,就是一段丰厚平面的集体回想。我不能跳出我的阅历,我能够做的,只是尽可能诚实地记载我的阅历带我经过的时光。 全力的妹妹全知具有“第三只眼” 其次,真相只是一个人的真相。 前文我们说过,物语比人语更有压服力,由于物的视角没有掺杂人的客观情感,物不需求掩饰,也不需求美化,所以物对人和历史的察看是最直接而客观的。这也是张翎企图经过物语这一方式来凸显真相的一次尝试。 但是,所谓的真相都是基于客观视点的,我们更愿意置信自以为的真相。 好比,关于刘年和全力的婚姻,刘年以为的真相是全崇武对自己的赏识和恩情,却不知道全力被强奸,怕影响结婚,而被父母匆匆布置嫁给他的真相;关于全知的失踪,朱静芬以为的真相是自己犯错招致了女儿肉体失常,却不知道全力嫁给刘年时,葬送了全知对恋情和生活的一切等候和支撑;好比关于刘年的转变,老鼠看到的真相是贫穷,而铅笔盒看到的真相却是威严被贫穷折磨后妥协的痛苦。好比全力以为她懂得刘年的一切当心翼翼和狼子野心,却看不到刘年背地的自卑与屈辱;同样,刘年以为控制了女儿思源抽烟的秘密,却不料女儿也识破了他有私生子的秘密。 纵观整个小说,能够说每个人都自以为控制了真相,但他们看到的却只是一部分真相而已。 那么,真相的背地就一定是谎言和假象吗?不是的,真相的背地是另一种真相。 全知的失踪,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表示了作者对真相和假象的认识:全知属于上帝,而人并不需求。 全知与刘年的秘密 由物语引出人物命运:物与人物是自证与他证 《流年物语》中,物的引入不只仅是为我们开了一扇认识真相和人物的窗口,更神奇的是:一个物的生命都呼应着一个人的生命,物与人物是自证与他证的关系。 以手表物语为例,我们能够看看手表的命运是如何与叶知秋的命运联络在一同的。 这是一块沛纳海航海系列手表,出身光彩而高尚,但却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它的主人是全崇武,但全崇武却历来不识手表的身世和性能。 “我的主人爱我,但并不懂我。我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玉,我主人却把我当成一块石头——一块具有特殊颜色的石头——来悉心呵护。最终把我从石头堆里挑出来,发现我身上玉的特质的,是一个叫叶知秋的女人。” ——张翎《流年物语》 直到全崇武遇见了叶知秋,手表也遇见了伯乐。这倒不只仅是由于叶知秋出身书香门第而且学历很高,更重要的是手表的高尚与叶知秋的高尚相互契合,两者抵达了融合和相互印证。 手表物语 从理想意义的角度解读,叶知秋是全崇武和朱静芬之间的第三者,但从情感和人格方面而言,叶知秋并不能简单地成为闯入者和婚姻破坏者。她的情感和人格自有高尚的中央,只是如那只手表一样,被全崇武孤负,走向破碎和破灭。 叶知秋有自己的婚姻,但由于丈夫具有身体障碍而协议离婚。就在两人离婚之际,丈夫由于猛烈言语被打为右派,于是叶知秋消弭了离婚的年头,并且想方设法地辅佐丈夫,无论是从衣食上,还是从心灵上。全崇武说,她是一个侠义的女人。 同样,她也是个感恩的女人,她把口粮留给丈夫,用身体回报另一个男人——全崇武。直到,她与全崇武的事情裸露,在汹涌澎湃的捉奸事情中,全崇武没有留下与叶知秋一同面对难堪,而是中途退出了,留下她一个人对付这难堪。 叶知秋自杀了,不是由于她无法面对难堪,而是她无法面对在恋情上一个人先走,无法面对恋情的背离和破灭。 与叶知秋相对应的手表,也在那之后的某一天,被戴着红袖箍的孩子摔碎。这是沛纳海航海手表与叶知秋的最后一点联络:叶知秋死了,沛纳海海航手表摔碎了,她们都曾属于过全崇武,也都被全崇武所孤负。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能看出,在众多之物中截取10个物体,并不是张翎的心血来潮,而是精心选择。不只赋予了物体察看和言说才干,也赋予了它们特定的隐喻功用——是物,也是人。 再好比,老鼠物语和苍鹰物语是刘年的两个人生阶段和两种生命状态;麻雀物语对应的是朱静芬隐忍平凡的终身;猫魂物语是思源的孤独的长大阅历;戒指物语对应了刘年、全力和尚招娣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以至,就连刘年的名字与小说名字“流年”也是相对应的,它既是刘年的终身,也是众多人物的疼痛终身,岁月如流,命运可叹。 读到最后,想起了白先勇说的一句话:“人终身的挣扎都蛮值得同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