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宝格丽店铺 最近,意大利奢饰品宝格丽在网站上错误的把中国台湾地区列为了“国家”,事后宝格丽也马上进行了道歉,但这次道歉并不走心,甩锅称是网页技术问题,不过国人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吃饭还想砸锅我们不欢迎。本期围绕宝格丽将台湾列为“国家”,真是因为技术问题?宝格丽因低级错误道歉,应该被原谅吗?针对外企屡屡踩踏中国红线,应当如何整治? 图为宝格丽门店 第一个问题,宝格丽将台湾列为“国家”,真是因为技术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宝格丽这次犯下的错误,在其海外官网店铺中选择亚洲,可以进一步选择国家与地区,在第一列选项中有中国、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而后面是就是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几个国家,再往后面一个选项就是台湾。咋一看似乎看不出问题,但细看就会越来越察觉到不对。既然宝格丽方面称是技术原因,那么我就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反驳宝格丽的道歉到底有多不靠谱。 图为宝格丽店铺 我们可以看到宝格丽官网上的地区排名是有规律的,将中国、中国澳门与中国香港排在一起,说明很可能是采用了字符排名,将首字母或者汉字相同的排在一起,后面的印度与印度尼西亚排在一起,也印证了这种说法。但问题是,为什么澳门地区与香港地区都加上了中国,而台湾地区却单独列举在后面呢?即使目前台湾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出于尊重中国主权的做法,也应该将台湾与中国、中国澳门与中国香港排在一起,而不是单独出现在后面一列,而且应该在台湾前面加上中国二字,或者在后面添加小括号备注中国二字。单独将台湾列在后面,没有任何标注,恐怕并不是技术问题这么简单吧,而是宝格丽方面压根就没重视这个问题,不尊重中国主权。 更何况,一个网页制作好了,并不是直接上线的,还需要经过测试与验收,如果是技术人员的问题,那么在后续测试与验收阶段,为什么他们也没有发现问题呢?或者说他们发现了问题,但认为无关紧要,并没有让开发团队改正,所以我认为宝格丽用一句技术问题来搪塞中国人是没有任何诚意的,甚至很可能是有意为之,用来试探中国人的底线。 图为宝格丽店铺 第二个问题,宝格丽因低级错误道歉,应该被原谅吗? 宝格丽这个错误看似低级,而且也很快发表了致歉声明,但我认为这依然不可原谅。作为意大利的豪华奢饰品品牌,宝格丽并不是一家小企业,既然它进军中国市场,那么就必须尊重中国客户。将台湾地区标注错误这就已经不是小事了,而是严重的不尊重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 图为蔻驰 近年来,关于国外品牌辱华的新闻层出不穷,今年上半年上海车展,宝马mini事件应该还记忆犹新,当中国消费者前去领取冰淇淋时被告知已经发完,而外国人则被热情接待。而像宝格丽这种错误,之前国外豪华品牌就曾多次出现过,比如施华洛世奇就曾在官网将香港列为“国家”,美国服饰品牌蔻驰Coach在其推出的一款T恤上印有城市名,有中国美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的部分城市名,但北京与上海后面都标注了中国,而香港后面并没有标注属于哪个国家,台北后面更是直接标注台湾,而芝加哥、洛杉矶、纽约等后面标注的是美国,因此蔻驰这次等于是把台湾直接当作一个“国家”来看待。 既然有了之前国外品牌的前车之鉴,宝格丽还出现这种明显的错误,我认为是不可原谅的,甚至可以说是西方企业对中国的一种试探,以及讨好国外某些反华团体。 图为奢侈品门店 第3个问题:针对外企屡屡踩踏中国红线,应当如何整治? 可以发现这些涉事的国外企业大都与豪华品牌与奢饰品挂钩,根据预测,2023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将高达5500亿,如今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奢饰品消费市场。既然如此,这些国外豪华品牌还一边赚着中国人的钱,一边践踏中方红线,对此我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需要国人爱国意识的觉醒,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国人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许多人都说中国人是健忘的,哪怕国外品牌做错了事情,只需要发布一则道歉声明,那么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过几个月没人提起就风平浪静了,国外的奢饰品店铺门前照样排起中国人的长队。因此需要国人爱国意识觉醒,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其次,为什么国人要去抢购国外的奢侈品牌?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不能做奢饰品牌吗?曾经的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可都是风靡国外的奢饰品,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国货当自强,我们也有百年老字号,也能够做自己的奢侈品牌,完全可以满足我们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还在进军国际市场。 图为奢侈品点外排队 国人争先恐后购买国外品牌的原因是什么?一个是国外一些产品的确做的好,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国人虚荣心作祟,崇洋媚外,认为用上国外奢侈品就能够高人一等,而这种情况随着一些影视剧奢侈之风盛行,也在进一步影响国人观念,因此我认为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国人是有传统的,勤劳俭朴,自立自强是中国人的良好品质,当下我们更应该提倡这种价值观。当然我们也要尊重一些人的消费观,毕竟购买国外奢侈品的资金是他们合法取得的,那么我们也不能干预左右他们的选择。 归根结底,国外这些品牌敢多次挑衅中国红线,还是因为代价太低。这些国外品牌认为哪怕出事了,最多就是来一个道歉,过几个月后,中国人就会把这笔记忆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此,面对这些不尊重中国主权的品牌,我认为国人应该抵制。只有让西方品牌真正感受到痛苦了,以后才不敢在中国问题上有挑衅的举动。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