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一直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然而经常有家长的母爱之泛滥,常会让孩子失去了方向,比如说从孩子开始记事起,本该是锻炼动手能力的阶段,但是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经常会自以为是对他好而出手帮忙甚至包办,本来是孩子一个可以通过实践总结出经验的好机会,却因为这样的没有节制的"母爱"而错失良机。![]() 对孩子来说,母亲是接触最多的亲人,那么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和母亲共同去解决,那么这个时候母亲最好是扮演引导孩子的领路人,而不是把所有事都揽在自己身上的万能"保姆",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亲自体验。 ![]() 到了这里,相信很多母亲会疑问,到底是怎么通过"懒劲"来培养自己的孩子,这里就一一举例来说明。
![]()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看待事物的能力并不成熟,不像大人或者青少年一样具备辩证和成熟的思维,所以往往在一些事情上过于干涉,在孩子本应学习如何去判断事物和形成自己主见的阶段给予太多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会逐渐变得依赖你而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 比方说孩子觉得消防员是个让他憧憬的职业,那么家长要给他的是参考意见,比如说要达成这个目标要做怎么样的准备,而不是自己觉得危险就要阻止他。因为孩子这个年龄对未来是充满好奇的,在以后并不一定会选择童年时期憧憬的职业,反而要有适当的想象空间才能更好地拓展他的思维。 即使未来他选择了消防员这个职业,那也是他已经有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实际上对家长来说正好是孩子成长的证明。
![]() 经常有家长认为孩子是脆弱的,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认为尚未完全发育的身体或者那出生不久的皮肤经不起外界物理的磕碰,老是担忧他们会不会跌倒受伤怎么样,所以就不让他们去和小伙伴嬉闹、去学骑自行车或者像篮球之类的激烈运动。 实际上这样的过度保护只会让孩子在体质和身心方面落后于同龄人,既不利于他们锻炼也不利于他们的社交,家长一定要懂得适度地保护,而不是"全方位"保护。
![]() 孩子是新生的精灵,对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会模仿周围的行为,所以家长在看到孩子可能做出一些不符自己常规逻辑的东西时,一定不要用激烈的情绪去询问,要把对孩子的教育压缩到不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范围。
![]() 常有孩子羡慕自己周边朋友的孩子,不仅懂事体贴还会帮自己洗碗做做家事,反观自己的孩子就连吃饭还得自己叫上老半天。 这其实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自主好习惯。 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家长应当发挥"懒"劲,积极"吆喝"孩子过来帮手,比方说最简单的擦桌子和洗碗开始,从这个阶段开始断粮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积极帮忙的态度,这样才不会在孩子大的时候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懂事"。 ![]() 希望各位妈妈能去做一个"懒妈妈",多让孩子动手去体验人生,即使孩子开始不太愿意,但是相信他们以后会知道这是妈妈用心良苦的安排,用这样别致的爱去孵化他们的成功。 我是@萌妈经验说,一名职场妈妈,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帮助宝贝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育儿身边大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