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飞轮,法文名为“Tourbillon”,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钟表业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结构极为精密,以至于到今天,很多厂商都将其视为制表技术的勃朗峰,跻身高级制表品牌的标志之一。陀飞轮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和外观创新,演化出了很多种不同类型,其中飞行陀飞轮应用最为广泛。

飞行陀飞轮是由德国制表业发源地格拉苏蒂的制表师Alfred Helwig 于1922年发明的。所谓飞行陀飞轮,是将经典陀飞轮中的飞轮固定支架构件去掉,从外观上看去,整个旋转框架是悬浮起来的。 飞行陀飞轮相对于经典托飞轮的优势是陀飞轮选装框架没有了遮挡,能够完全显现出来,在运转的时候具有悬浮的效果,提高了陀飞轮的新奇感以及动态表现力。 传统的陀飞轮框架上下均有固定轴承,由一个夹板桥固定于机芯基板上。与传统陀飞轮相比,飞行陀飞轮框架可以做得非常纤细,整体重量更轻,但无疑大大增加了其制作难度。 在各品牌最新推出的陀飞轮表款当中,飞行陀飞轮在应用上要比经典陀飞轮更广泛,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人对陀飞轮的追求,已从最开始的提高计时精准度变为体现动态美。飞行陀飞轮根据结构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同轴式和偏心式。

如果陀飞轮中摆轮游丝的摆放位置与陀飞轮框架的旋转轴心重合,那便是同轴式;如果不是,那就是偏心式。另外,偏心式陀飞轮采用的是传统的杠杆式擒纵机构,俗称“直马”,此结构对于加工制造来说相对简单,基本上可以沿用现有的技术。同轴式陀飞轮采用的是以杠杆式擒纵机构为基础,专门设计的转角式擒纵机构,俗称“K马”。

摆轮游丝置于中心,同时擒纵轮被置于周边,那么擒纵系统必须形成一定角度才可以实现整体的结构布局,由于摩擦方向的改变从而减少了擒纵机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降低能耗,确保了机械手表精准度保持长久的极高稳定性。 飞行陀飞轮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了很多不同的类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瑞宝“原创”飞行陀飞轮、宝珀“飞翔”飞行陀飞轮、伯爵的“薄型”飞行陀飞轮,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比如欧米茄“中置”飞行陀飞轮、沛纳海“烤鸡”飞行陀飞轮等,每一次的创新都意味着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和创意上的新的突破。 瑞宝“原创”飞行陀飞轮

2001年,瑞宝推出三针一线的规范式陀飞轮手表,采用28800次/小时的高振频,同时使用双发条盒结构,使得走时长度延长,规范式盘面让读取时间更加清晰。规范针作为瑞宝品牌独具特色的款式,配合陀飞轮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宝珀“飞翔”飞行陀飞轮

宝珀是现存手表品牌中历史最久的,创建于1735年,品牌口号是“只做机械表”。2014年瑞典巴塞尔国际钟表展,宝珀推出了全新的十二日长动力陀飞轮手表。此款手表采用单条盒机构,燕形夹板偏心式陀飞轮,外观设计典雅大气。 欧米茄“中置”飞行陀飞轮

欧米茄是陀飞轮表的先驱,早在1947年就制作了独特的七分半钟陀飞轮,特别是1994年问世的中置飞行陀飞轮,大胆的创意构思,进一步确立了欧米茄在高端制表领域的地位。中置陀飞轮,原动系的条盒轮作为两条传动链的中间媒介轮,将陀飞轮与时分透明转盘衔接起来,控制了两层圆盘分别以时针和分针的速度转动,以此显示时间。 沛纳海“烤鸡”飞行陀飞轮

沛纳海于2007年推出了采用Cal.p.2005机芯的“烤鸡”飞行陀飞轮Luminor 1950 Tourbillon,之所以被称为“烤鸡”原因是它的运动方式非常像一只鸡被固定在支架上不停地转动,同时有炉火在烧烤。其原理是把原来同轴心的陀飞轮框架旋转轴和摆轮轴交叉垂直设置。

PANZHUKE天授腕表将非凡制表的精准与男性优雅气质充分融合,经典的墨黑色刻度复古高雅,与6点位同轴式飞行陀飞轮机构所呈现的机械律动之美形成对比效果,28800次/小时高幅振频,发条结构为整表提供40小时动力储备,独特纤巧的框架以及旋转姿态为佩戴者带来无与伦比的观赏体验。蓝宝石水晶透底表背展示机芯上铭刻的初心印记与made in china,突出精美非凡工艺细节,与对匠心精神的完美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