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水分性别吗?人类自青铜时代就已开始制造各种“香”:从宗教祭祀中直接焚烧树脂木材等香原料,到清洁身体用的芬芳草本、辛香料和花朵浸泡油,再到抵御疾病、留驻容颜的酒精类香水,在漫长的古代香史中,也跨越地域和文化,香味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却几乎没有区分过性别。甚至在现代香水的初期,也并无男士或女士香水之分。
1934年,法国香水品牌卡朗(Caron)的创始人兼调香师Ernest Daltroff调制出了一款“薰衣草-香草-麝香木质琥珀”结构的香水,并将之命名为Pour Un Homme(直译为“给男士”),成为第一款指明为男士而设的香水。
左:法国香水品牌Caron的创始人兼调香师Ernest Daltroff
调香师采用薰衣草作为最突出的香调,一方面沿袭了英法惯用薰衣草为洁净衣物赋香的传统,另一方面无疑也受到1882年Houbigant品牌推出的“皇家馥奇”(Fougère Royale)的影响。馥奇是法语蕨类的音译,“皇家馥奇”使用“薰衣草-树苔-天竺葵-香豆素”这个全新的谐调(accords),让无味的蕨类拥有了“幻想”的香气印象,也开创了日后男香中最为庞大的一族。Houbigant Fougère Royale是最早的馥奇香
在“皇家馥奇”到“卡朗男士”之间,馥奇家族中先后迎来了更偏重香石竹花香的潘海利根“英国香蕨”(English Fern,1890年)和L.T. Piver “绛三叶草”(Trèfle Incarnat,1896年)。左:Penhaligon's English Fern
右:L.T. Piver Trèfle Incarnat
娇兰则先后推出了两款半东方调馥奇香水:“姬琪”(Jicky,1889年)和“手帕先生”(Mouchoir de Monsieur,1904年)。“手帕先生”原本是为男士手帕增添香气,虽不算真正意义上“男用香水”的鼻祖,却巩固了馥奇香型男性化的倾向。右:GuerlainMouchoir de Monsieur“婴儿潮”时期,美国经济开始全面繁荣,男性剃须和理容品牌意识到其产品以功能性为主要诉求已不能带来更大的边际效益,于是开始营销“男士专用香水”的概念。这样的市场策略也直接影响了一大批知名的欧洲时尚品牌。例如一贯柔美优雅的罗莎推出了“胡子”(Moustache,1950年),其与男士理容的关联直截了当。“胡子”坚守“皇家馥奇”的传统谐调,加入了大量芬芳草本,焕发出战后男士的新风貌。过往馥奇香型产品已经初具男性化的倾向,其干净而稳重的特色,也非常适合面对成年男性进行营销。大约在60年代初,Dana品牌的女香“轻舟”(Canoe,1935年)被重新定位为男性香水。“轻舟”薰衣草更多呈现出脂粉感却不失粗犷,加上明快的柑橘、辛辣的天竺葵、洁净的雪松和蓬松的麝香,加之价格便宜,又与此前的馥奇香型的须后水一脉相承,迅速占领市场,成为美国男香的典范。也是在这一时期,美国香水行业刻意采用“古龙水”(eau de cologne)的说法消解“香水”(perfume)偏女性化的韵味,最终改变了“古龙水”原本含义——即以柑橘、橙花为主题,另有少许芬芳草本、花香和一丝木香的清新明快、香精浓度较低的香水,使“古龙水”一词在美国成为“男士香水”的代名词。世界上最早的古龙水是4711 Original Eau de Cologne科隆之水70年代,馥奇香型家族迎来了三款重要作品,即“圣罗兰男士”(YSL Pour Homme,1971年)、“帕高男士”(Paco Rabanne Pour Homme,1973年)和“阿莎罗男士”(Azzaro Pour Homme,1978年),三者有相似的“馥奇”谐调,又分别偏重辛辣柑橘、泥土木质和绿意草本,为此后的标杆男香指明了新的演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