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四卷:一东

2022-9-2 21:05|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252| 评论: 0

摘要: 《龙文鞭影》四卷,(明)萧良有纂辑,杨臣诤增订,(清)李恩绶校补。一东觕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注】觕(音粗):古通作“粗”。《韵会》:“觕,略也。”《汉书·叙传下》:“觕举僚职。”颜 ...

《龙文鞭影》四卷,(明)萧良有纂辑,杨臣诤增订,(清)李恩绶校补。


一东

觕成四字,诲尔童蒙。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注】

觕(音粗):古通作“粗”。《韵会》:“觕,略也。”《汉书·叙传下》:“觕举僚职。”颜师古注:“觕,谓大略也。”

诲(音慧):教导。《说文》:“诲,晓教也。”《玉篇》:“诲,教示也。”

童蒙:幼稚愚昧。《周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朱熹本义:“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训》:“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视于天地之间,是故其德烦而不能一。”亦指无知的儿童。

经书:《诗经》《尚书》。泛指儒家经典。

暇日:空闲的日子。

子史:《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为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史。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注】重华:虞舜的美称。《尚书·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孔传:“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於尧,俱圣明。”《楚辞·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一说,舜目重瞳,故名。《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张守节正义:“目重瞳子,故曰重华。”后亦用以代称帝王。

《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

武穆:岳飞谥号。《逸周书·谥法解》:“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布德执以曰穆,中情见貌曰穆。”

精忠:纯洁忠贞。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比干匪躬,而剖心于精忠; 田丰见微,而夷戮于言直。”

八彩:亦“八采”。八种彩色。孔鲋《孔丛子·居卫》:“昔尧身修十尺,眉分八采。”后因以“八彩”指尧眉或形容帝王容颜。《淮南子·修务训》:“尧眉八采。”高诱注:“尧母庆都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奄然阴云。尧生,眉有八采之色。”一说八字眉。伏胜《尚书大传》:“尧八眉,舜四瞳子,禹其跳,汤扁,文王四乳。八者如八字者也。”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世云尧眉八采,不然也,直两眉头甚竖,似八字耳。”

重瞳:两个瞳仁。《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裴骃集解引《尸子》:“舜两眸子,是谓重瞳。”《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张守节正义:“目重瞳子,故曰重华。”王充《论衡·骨相》:“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嚳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注】商王:此指商汤。《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汉祖:此指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此为楚风,故谓风。

秀:东汉光武帝刘秀。河北:黄河以北。《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

策:指孙策。《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遂引兵渡浙江,据会稽,屠东冶,乃攻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扬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纮、秦松、陈端等,为谋主。”“评曰: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注】太宗:此指唐太宗李世民。鹞(音耀):雀鹰的俗称。古名“鹬子”、“笼脱”,今通称“鹞鹰”、鹞子。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刘悚《隋唐嘉话》:“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桓典:东汉沛郡龙亢人,字公雅。桓焉孙。少习《尚书》,举孝廉为郎。汉灵帝时拜侍御史。宦官秉权,典无所回避。后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不遂。汉献帝建安中,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迁光禄勋卒。

乘骢:《后汉书·桓典传》:“辟司徒袁隗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因以“乘骢”指侍御史。骢(音葱):青白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

谢惠连《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圣祖:此指朱元璋。相传,朱元璋一次微服外出游玩,见天边有彩虹,随口吟道:“谁把青红线两条,和风甘雨系天腰?”一旁的彭友信不知道是朱元璋,随口续到:“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架彩桥。”朱元璋大喜,任命他为布政使。

邺仙秋水,宣圣春风。恺崇斗富,浑濬争功。

【注】邺仙:此指唐朝宰相李泌。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出身辽东李氏。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自幼聪颖,有神童美誉,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太子李亨的属官。唐代宗时召为翰林学士。唐德宗时入朝拜相。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因爱好仙术,故称邺仙。

秋水:比喻明澈的眼波。李蘩《邺侯外传》:“贺之章尝曰:‘此稚子目如秋水,必一拜卿相。’”

宣圣: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公。此后历代王朝皆尊孔子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廖用贤《尚友录》卷二十二:“汉武帝谓东方朔曰:‘孔颜之道德何胜?’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风,至则万物生。’”

恺崇:王恺和石崇。

王恺:字君夫,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西晋时期外戚、富豪,曹魏司徒王朗之孙,卫将军王肃第四子,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因功封为山都县公。后升任龙骧将军,领骁骑将军,加散骑常侍。后起为射声校尉,官至后将军。

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西晋时期文学家、大臣、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初入洛阳任散骑侍郎,又迁任城阳太守。因伐吴封安阳乡侯。后又被拜为黄门郎。升迁任散骑常侍、侍中。后外调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兼领南蛮校尉,加职鹰扬将军。后征召为大司农,因擅离职守而被免职。后被拜为太仆。后出任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守下邳。后被孙秀诬为乱党,夷三族。

《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浑濬(音骏):王浑和王濬。王濬时益州刺史。王浑时豫州刺史。在进攻东吴时争功。

王伦使卤,魏绛和戎。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注】王伦:北宋南宋际外交人物。宋真宗宰相王旦的弟弟王勖的玄孙。

卤:盐碱地。此指金国。《释名》:“地不生物曰卤。”

和戎: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春秋晋大夫魏绛曾进言晋悼公,阐明“和戎有五利”,被采纳。魏绛出使与诸戎结盟,取得成功,为晋国称霸创造了条件。《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修民事,田以时。”

恂: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区)人。东汉王朝开国功臣,历史“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为东汉王朝的创立,立下了不世之功,比肩西汉时期的名臣萧何。寇恂据守河内郡,为刘秀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封执金吾、雍奴县侯。谥号威。

河内:春秋、战国时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为河外。《史记·魏世家》:“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呼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卫州,折东北入海,曲绕冀州。故言河内云也。”河内郡:秦郡。治怀县(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南)。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卫河和人民胜利渠以北地区(包括卫辉市)。西晋徙治野王县(今河南沁阳市)。魏、晋属司州,辖境略有缩小。

何:萧何。

关中:古地域名。所指范围不一。或泛指 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有时包括秦岭 以南的汉中、巴蜀,有时兼有陕北、陇西);或指居于众关之中的地域。今指陕西 渭河流域一带。《史记·项羽本纪》:“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 。”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田骄贫贱,赵别雌雄。

【注】曾:指王曾。青州益都人,字孝先。宋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宋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

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宋仁宗即位,授丁谓司徒兼侍中,位列三公,显赫无比。北宋初年宰相、奸臣、五鬼之一。后被贬崖州。

皓:指孙皓。

折:挫败,挫折。

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晋朝建立后,转任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升任司空、太尉等要职。更封鲁郡公。咸宁末,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征讨吴国。吴国平定后,增邑八千户。

《资治通鉴·卷八十一》:“贾充谓皓曰:‘闻君在南方凿人目,剥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

田:指田子方,姓田,名无择,字子方,儒家学者,魏国人,魏文侯的友人,拜孔子学生子贡为师,于道德学问闻名于诸侯。古代传言,魏文侯曾慕名聘他为师,执礼甚恭。

《史记·魏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鵔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

赵:指赵温。字子柔,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东汉时期大臣,司空赵谦之弟。举孝廉出身,初为京兆郡丞。随从汉献帝西迁长安,拜侍中,封江南亭侯。初平四年,拜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随汉献帝迁都许昌,位居三公之位15年。《后汉书·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温字子柔,初为京兆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东观汉记·赵温传》:“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而去。后官至三公。”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子尼名士,少逸神童。

【注】简要:省约。《世说新语·俭啬》“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刘孝标注引《晋诸公赞》:“戎性简要,不治仪望,自遇甚薄。”

清通:清明通达。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 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

王戎: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之子。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后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

裴楷:字叔则。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辟为相国掾属。又迁任尚书郎。为定科郎时,与贾充等共同制定《晋律》。历任散骑侍郎、散骑常侍、河内太守等职,又入朝担任屯骑校尉、右军将军,转任侍中。后封临海侯,再迁北军中候。

《三国志·魏书·裴潜传》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楷少与琅邪王戎俱为掾发名,钟会致之大将军司马文王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文王即辟为掾,进历显位。”

子尼:指蔡克。克一作充。西晋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字子尼。晋朝时期大臣,丞相蔡谟之父。少好学,博涉群书,为时人所称敬。性公亮守正,行不合己,虽富贵不交。成都王司马颖为丞相,擢为东曹掾,典选举。以朝政日弊,遂绝不仕。东嬴公司马腾镇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强征为从事中郎,不得已赴任。至数十日,汲桑攻邺,城陷,被害。

《晋书·列传第四十七·蔡谟传》:“陈留时为大郡,号称多士,琅邪王澄行经其界,太守吕豫遣吏迎之。澄入境问吏曰:‘此郡人士为谁?’吏曰:‘有蔡子尼、江应元。’是时郡人多居大位者,澄以其姓名问曰:‘甲乙等,非君郡人邪?’吏曰:‘是也。’曰:‘然则何以但称此二人?’吏曰:‘向谓君侯问人,不谓问位。’澄笑而止。”

少逸:刘少逸,苏州(今属江苏)人。幼敏。宋太宗端拱二年御试诗赋,授校书郎,时年十三。淳化二年进士。官至尚书员外郎。

巨伯高谊,许叔阴功。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注】巨伯: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

高谊:崇高的道义;高尚的德行。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将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阴功:迷信的人指在人世间所做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

许叔:指许叔微。字知可,号近泉。祖籍真州(今江苏扬州市仪征)白沙人。南宋名医。元祐五年父母双亡后,南迁太湖晋陵县马迹山。绍兴二年中进士,任徽州、杭州教官、翰林学士。因不满宋高宗苟安江南和秦桧陷害岳飞,退隐乡里,行医济人,成为一代名医。

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五》:“许叔微,字知可,真州人,家素贫。梦人告之曰:‘汝欲登科,须积阴德。’许度力不足,惟从事于医乃可。”

李靖:唐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本名药师。才兼文武,为其舅韩擒虎与杨素、牛弘所推重。隋大业末,为马邑郡丞,将往江都告发李渊反隋之谋,至长安道阻,为李渊所擒,李世民固请释之,遂入世民幕府,从平王世充。唐武德四年,以行军总管从李孝恭平萧铣。约束部伍,宽待降将,江汉遂平。又赴桂州,招抚岭南,下九十六州。六年,副李孝恭攻辅公祏,平定江南。贞观三年,与李世勣等出击东突厥。次年,擒颉利可汗。进尚书右仆射。以足疾请致仕。八年,太宗诏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之名始此。九年,复起为帅,平吐谷浑。后封卫国公,图形凌烟阁。著兵书《六军镜》三卷,今佚。

李复言《续幽怪录·李卫公靖》:“唐李靖,字药师。微时射猎山中,会暮,抵宿一朱门家。夜半闻叩门甚急,一妪谓靖曰:‘此龙宫也。天符命行雨,二子皆不在,欲奉烦顷刻如何?’”

《魏书·列传孝感第七十四》:“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也。兄弟并以孝称。身勤稼穑,以养二亲。仕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亡,杖而后起,鬓发坠落。未及葬,柩殡宅西。崇庐于殡所,昼夜哭泣,鸠鸽群至。有一小鸟,素质黑眸,形大如雀,栖于崇庐,朝夕不去,母丧始阕,复丁父忧,哀毁过礼。是年,阳夏风雹,所过之处,禽兽暴死,草木摧折。至崇田畔,风雹便止,禾麦十顷,竟无损落,及过崇地,风雹如初。咸称至行所感。崇虽除服,仍居墓侧。于其堂前生草一根,茎叶甚茂,人莫能识。至冬中,复有鸟巢于崇屋,乳养三子,毛羽成长,驯而不惊。守令闻之,亲自临视。州以闻奏,标其门闾。”

和凝衣钵,仁杰药笼。义伦清节,展获和风。

【注】衣钵:佛教僧尼的袈裟与饭盂。佛家以衣钵为师徒传授之法器,因引申指师传的思想、学问、技能等。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宰相、文学家、法医学家。后梁贞明三年登进士第,进入宣义军节度使贺瑰幕府,后又在郓、邓、洋三州幕府任从事。后唐明宗天成年间调入中央任职,此后历仕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等朝,在后晋时担任过六年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受封鲁国公,最终官至太子太傅。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贡举》:“和鲁公凝,梁贞明三年薛廷珪下第十三人及第。后唐长兴四年知贡举,独爱范鲁公质程文,语范曰:‘君文合在第一,辄屈居第十三人,用传老夫衣钵。’时以为荣。其后相继为相,当时有赠诗者曰:‘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尽相传。’”亦载释文莹《玉壶清话》,《宋史·范质传》,胡纳《见闻录》。

药笼:盛药的器具。比喻储备人才之所。

仁杰: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以明经举,任汴州参军,后改授并州法曹参军,又调任大理丞,以断狱平恕著称。迁江南巡抚大使,任豫州刺史。天授二年升任宰相。后贬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神功元年复为宰相。后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五·儒学下·元行冲传》:“元澹,字行冲,以字显,后魏常山王素莲之后。……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杰笑曰:‘君正吾药笼中物,不可一日无也。’”

清节:清操。高洁的节操。

义伦:沈义伦,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今属河南)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

和风:温和的风。多指春风。

展获:柳下惠,原名展获,字子禽(一字季),谥号惠,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或“和圣柳下惠”。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山东平阴孝直镇展洼村)人,曾担任鲁国大夫,后隐遁,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裔。大夫展无骇之子,盗跖之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占风令尹,辩日儿童。敝履东郭,麤服张融。

【注】占风:占卜的一种。指观风势、占气候、卜丰歉的活动。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邢昺疏:“令尹,宰也…… 楚臣令尹为长,从他国之言,或亦谓之宰。”亦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清朝县级行政长官别称。秦汉以来,一县之长称县令,元朝叫县尹,故合称令尹。清朝为知县别称。此指关令尹。官名,也简称“关尹”,周置,掌守关卡,检查行人车马的出入、查禁奸匿、验证通行证件等。亦指关令尹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裴骃集解引《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 老子 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熟谓汝多知乎?’”

敝履:破财的鞋子。

东郭:指东郭先生。名未详。西汉齐人。处士。齐王田荣叛项羽,劫走齐士,不从者死。先生被劫,强从。及荣败,入山隐居。后蒯通言于齐相曹参,以为上宾。初以方士赴长安待诏公车应试,衣敝履破,贫困饥寒,遇大将军卫青击匈奴返,因功得赐金千斤,他遮道进说卫青以五百斤金送汉武帝所宠王夫人,武帝查知计由他出,立即召见,任为郡都尉。

《史记·滑稽列传》:“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当道遮卫将军车,拜谒曰:‘原白事。’……于是卫将军乃以五百金为王夫人之亲寿。王夫人以闻武帝。帝曰:‘大将军不知为此。’问之安所受计策,对曰:‘受之待诏者东郭先生。’诏召东郭先生,拜以为郡都尉。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贫困饥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道中人笑之,东郭先生应之曰:‘谁能履行雪中,令人视之,其上履也,其履下处乃似人足者乎?’”

麤服:粗恶衣服。服丧时穿著。《后汉书·礼仪志下》:“皇帝皇后以下皆去麤服,服大红,还宫反庐,立主如礼。”麤(音粗),同“粗”。

张融:南朝齐文学家、书法家。字思光,一名少子。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世族,宋会稽太守畅子。弱冠知名。初仕宋为封溪令。后举秀才,对策中第,为仪曹郎。以故免官,复摄祠部、仓部二曹。又被萧道成辟为太傅掾、迁中书郎。入齐,为长沙王萧晃镇军,竟陵王萧子良征北谘议,并领记室,司徒从事中郎。官至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世称“张长史”。

《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张融》:“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卢杞除患,彭宠言功。放歌渔者,鼓枻诗翁。

【注】卢杞:字子良,唐德宗时奸臣,样貌丑陋,面色如蓝,阴险狡诈且排斥忠良,但有口才,能取悦皇上。担任宰相时,陷害忠臣,宰相杨炎、张镒和四朝元老颜真卿,都被卢杞阴谋害死。后引起泾原兵变,京城失守,贬为澧州别驾,途中忧愤而死。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下·奸臣下》:“卢杞,字子良。父弈,见《忠义传》。杞有口才,体陋甚,鬼貌蓝色,不耻恶衣菲食,人未悟其不情,咸谓有祖风节。……稍迁吏部郎中,为虢州刺史。奏言虢有官豕三千为民患。德宗曰:‘徙之沙苑。’杞曰:‘同州亦陛下百姓,臣谓食之便。’帝曰:‘守虢而忧它州,宰相材也。’诏以豕赐贫民,遂有意柄任矣。”

彭宠:新莽末南阳宛人,字伯通。彭宏子。少为郡吏,地皇中为大司空士。刘玄更始时为渔阳太守,后归刘秀,封建忠侯,赐号大将军。助刘秀击王郎,转运粮食,积珍宝,自负其功。及光武即位,宠独无所加,不得志,又与幽州牧朱浮不和,建武二年,遂发兵反。次年连结匈奴,自立为燕王。后为其苍头所杀。

韦文朱武,阳孝尊忠。倚闾贾母,投阁扬雄。

【注】文:此指宣文君。宋氏,前秦时期经学家、教育家,名失传,籍贯不详,汉族,前秦太常韦逞之母。宋氏家传《周官》之学。苻坚曾令学生一百二十人从她受业,使周官学得以保存流传,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苻坚赐号宣文君。

《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传》:“韦逞母宋氏,不知何郡人也,家世以儒学称。……坚尝幸其太学,问博士经典,乃悯礼乐遣阙。时博士卢壸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此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窥见太常韦逞母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阙,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于是就宋氏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绛纱幔而受业,号宋氏为宣文君,赐侍婢十人。”

武:此指东晋太元初襄阳城守将朱序之母韩氏。

《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朱序传》:“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不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初,苻丕之来攻也,序母韩自登城履行,谡西北角当先受弊,遂领百余婢并城中女子于其角斜筑城二十余丈。贼攻西北角,果溃,众便固新筑城。丕遂引退。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阳:王阳。尊:王尊。西汉元帝、成帝时人。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王尊传》:“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倚闾: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贾:此指王孙贾。战国齐湣王侍臣。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

投阁:典出西汉末扬雄。《汉书·扬雄传赞》:“王莽时,刘歆、甄丰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然京师为之语曰:‘惟寂寞,自投阁,爰清静,作符命。’”

梁姬值虎,冯后当熊。罗敷陌上,通德宫中。

【注】梁姬:指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夫人梁红玉。平乱有功,封安国夫人、扬国夫人。父亲和祖父都在军中,从小学习武艺,后因父亲获罪牵连,贬为京口(今江苏镇江)官妓,仁侠好义,无娼妓习气。曾助丈夫韩世忠攻击金兀术于黄天荡,击鼓助阵使金兵始终不得渡江而闻名当世。宋高宗绍兴五年,随夫出征与金军作战时战死。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之二·蕲王夫人》:“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尝五更入府,伺候贺朔。忽于庙柱下见一虎蹲卧,鼻息齁齁然,惊骇亟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众,往复视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问其姓名,为韩世忠。心异之,密告其母,谓此卒定非凡人。乃邀至其家,具酒食,至夜尽欢,深相结纳,资以金帛,约为夫妇。蕲王后立殊功,为中兴名将,遂封两国夫人。”

值:遇。当:面对着。

冯后:指冯昭仪。汉元帝冯婕妤。右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长女。汉元帝死后为信都太后。其子刘兴被改封中山王,称为中山太后。后服毒自杀。

《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下》:“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格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婕妤对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

罗敷:古代美女名。崔豹《古今注·音乐》:“《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 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 妻。王仁后为越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 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饮酒欲夺焉。罗敷乃弹筝,乃作《陌上歌》以自明焉。”或谓“罗敷”为女子常用之名,不必实有其人。

通德:即樊通德,汉成帝皇后赵飞燕的使女,熟知宫中事。后来嫁与伶玄为妾,常与其夫谈到宫内的事,每每潸然泪下。伶玄感慨的说,一切都已灰飞湮灭,处心积虑争宠,极尽奢华之能,又哪里知道最终仍旧埋骨在荒烟漫草间?后来伶玄根据樊通德的叙述,写成《飞燕传》。飞燕:指赵飞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