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广州市海珠区由于疫情重复持续,形势严峻,政府防控指挥部为了能够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链条,阻断社区传播,尽快控制疫情,避免给广州本土其它各区增加外溢风险和防控压力,海珠区决议采取“勇士断腕”的措施,请求从十一月五日清晨至七日二十四时止全区“静默”,不跨区活动或异地而行;每一个家庭只布置一个人出门采购必要的生活用品,其他人一概居家“待命”。这也是抗疫三年来,广州市海珠区初次按下“暂停键”。 关于寓居在这个区的我来说,我坚决响应政府号召,除了代表全家外出买点菜以外,绝不乱跑乱动,或扎堆添乱。 “静默“第一天,就有许多外地朋友和亲友发来关怀和问候信息,个别的亲友以至想当然地夸大了疫情的严重水平,变得愈加担忧我们全家老小的健康状况。关于他们的关怀与担忧,我逐一回信息表示感激!但同时也廓清目前疫情事实,不用以讹传讹,构成焦虑和恐慌。再说,这几年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时断时续,此起彼伏,但最终还不是被人们同仇人忾、一鼓作气地扼制住了?!再凶猛的病毒,也惧怕人们的“坚壁清野”和团结协作。你不给它“依附”的空间,它自然没有肆虐的机遇。 一些朋友还在信息中调侃地说:“‘静默’期间难受吧?没有自由了,寂寞难耐又无聊吧?”我说,一点不寂寞,更不无聊,我平常的日子基本上也是在“静默”中渡过的;许多文章就是在“静默”中完成的,习气了。再说,此“静默”又非彼“静默”,有什么可忧伤忧虑的呢?想一想在一些人追悼会上的“静默”,那才是真正的忧伤忧虑。那时的“静默”,是生命一去不复返的伤悲;眼下的“静默”,却是“去而能返”的冷静与自由;因而,我们每个人此时就更应该分明孰轻孰重、孰喜孰悲了,惟有知福惜福,卸下一切负累和焦虑,配合行动。 再次,暂时的“静默”,我们有吃有喝,还能够趁机好好休息,舒缓一下慌张的神经,多好,有什么可担忧和慌张的呢?! 说完这些话后,我还在想,我们“静默”在家,只在家里呆着,含饴弄孙、休闲怡情,多闲适温馨;相比那些在街面上还慌张忙碌的医务工作者、意愿者、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公安干警,他们正是高度慌张和不懈奋战的时辰,他们想“静默”而又没措施“静默”,我们这些居家的人又是多么幸福呢!有人为我们挡风挡雨和扫除隐患,我们安享安定盛世,我们还有什么可埋怨和慌乱的呢?!相反,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应用此“静默”期,好好梳理一下过去,系统思索一下未来,掌握好时下的机遇,想一想“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这两个词语的深化内涵和巨大意义,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调整生息机遇和停歇收获。 此时的 “静默”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用蹉叹,更不用惊惶;认真配合和落实政府的防控计划和请求,以盲目自律的肉体,把全家人的生活布置好、心情安抚好。民谚有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又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只需我们齐心协力消灭了新冠这个无形又可恶的“魔头”,玉宇廓清,河清海晏,人们无恙,安享幸福的日子还长呢! 让我们向抗疫一线的宽广工作人员致敬吧!他们才是真正的辛劳者!我们应该知道,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为了大家舍小家,逆行而为,顶风冒雨,废寝忘食,铁血丹心,换来一个区域一百多万人的保险和安定,彰显担当与作为,是新时期可敬又心爱的一个了不起的群体! “静默“无言,大爱却有形、有声;岁月静好,是由于有人为我们撑起来了一片湛蓝色、保险的天空。 2022年11月6日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讨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