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奢网-名品奢网名表回收网

标题: 人民日报罕见揭中国工业软肋,企业该何去何从? [打印本页]

作者: fuwanbiao    时间: 2018-10-3 17:00
标题: 人民日报罕见揭中国工业软肋,企业该何去何从?
(, 下载次数: 0)

导读

9月10日,《人民日报》做了一个整版特别报道,标题很正能量,也很宏大:“打牢中国工业的基石(把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过,该文透露出的一些信息很值得深思,我国工业基础能力还不强;工业企业创新以及支持创新的风险由谁来承担,是核心问题

(, 下载次数: 0)

《人民日报》分赴广东广州和深圳、山东青岛和潍坊、湖南长沙和株洲等三省六市,详细调查了100家企业,得出了如下结论:

我国部分核心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装备仍存瓶颈制约,一些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工业基础须进一步夯实。

(, 下载次数: 0)

《人民日报》这组调查给中国工业泼了一盆凉水,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那到底该怎么办?

发现问题

调查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很真实,相关企业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盛瑞传动财务总监李昌安:

在我国汽车产业中,自动变速器的实力较弱,关键就在于许多核心部件仍无法生产。企业亲自上阵,在潍坊建起产业园,吸引零部件厂商入驻,从零做起一道研发,耗费了大量资金和时间。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粘君来:

冷链运输过程中,机器一旦发生故障,货损率很高。尤其在海运领域,对大功率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一台冷机的价格约占整个冷藏集装箱价格的50%。为了能摘取海运冷机这一“明珠”产品,企业已潜心研发了8年,但仍未攻克关键技术。

主营重型卡车车桥产品的青岛青特集团总裁助理张曰宗:

当前不少下游汽车企业的工艺水平并不弱,但钢材等原材料供应却存短板。同样型号的齿轮钢、轴承钢,就算国内顶尖厂商生产的,品质与国外比也有一定差距,不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较大。

湖南泰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

公司所属的双金属带锯条行业80%以上原材料靠进口。这是因为国产原材料质量可靠性欠佳,性价比没有优势。现在下游行业越来越细分,细分行业可能利润可观,但用钢量不大,致使上游大型钢企很难下决心搞研发,而小钢企又缺乏研发能力。

中船重工柴油机公司副总经理杨小强:

尽管目前我国企业可以通过进口锻件材料和加工设备锻造出曲轴这个船舶柴油机的核心部件,但质量与价格依然比不上一些制造业先进国家。

飞亚达集团董事长黄勇峰:

受精密加工工艺能力制约,国产机芯的质量和稳定性不理想,无奈之下,飞亚达只好到海外设立制造基地、将业务向上游延伸,自己做起机芯,但由此也推高了成本。

调查中不少企业认为,创新以及支持创新的风险由谁来承担,是核心问题。

调查中谈及创新风险时,上下游企业都有“苦水”。下游企业表示,出于对质量、风险、效率、成本的综合考量,不敢也不愿做新产品的“试验田”。上游企业也委屈:新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初难以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而机会越少,就越难以通过试错完善、提升高端产品。

分析问题

知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最近一个演讲分析了中国工业基础依旧不强的本质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我们悠久的文明绝大部分时间是农业文明。我们有什么历史包袱呢?我们的农产品还有很多的精品、贡品,但是等到我们工业品的时候,我们这个精品历史传统非常地薄弱。

二是贫困不利于品质,长期的贫穷会养成穷对付的习惯,什么东西差不多就行了。

快速增长以后,需求反映出来了,消费者先行,这个东西过去满意,现在不满意了,要求更高的品质。但是供给侧会滞后,供给侧的这个标准会常常落后于需求侧的这个变化。一个是快变,一个是慢变,这是一个困难。

三是我国是个大市场,大市场有一种稀释品质的虹吸的能力,你要抵抗不住,要压不住步伐,你的品质能力跟不上,很多好公司都被这个大市场稀释成不太好的东西。

如何解决

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那到底怎么办,工业企业该何去何从?

调查中企业建议,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整机企业与基础企业之间加强对接,形成合力,久久为功,使从技术攻关到产品应用的产业链条更加顺畅。

为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应当从宏观层面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学研用之间形成联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瓶颈。

有分析指出,借鉴日本大中小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下请制度”,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服务外包、订单生产、专业化分工等方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培育一批“配套专家”。

另外,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发挥贴近企业、熟悉行业的优势,促成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的战略合作,开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攻关。

虽说中国工业有许多不足,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我们并没有原地踏步,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此次调查时发现,从核心零部件到关键基础材料,再到先进基础工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而精”,在工业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只是工业企业中的一小部分,问题确实存在,但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End-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一见财经、新浪财经、金属加工

热点文章

(, 下载次数: 1)

  
原文地址:http://www.wanhu888.com/article-26478-1.htmlhttps://www.toutiao.com/a6603610708909228557/




欢迎光临 万奢网-名品奢网名表回收网 (https://www.wanhu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