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回族文化奠基人诞辰110周年 酷爱中国古典文学

2023-3-30 14:01|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20| 评论: 0

摘要: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0日电 (记者 李德华)20日清晨,吉尔吉斯共和国《丝路新察看》报副总编辑杨·什娃子·祖合拉女士,经过微信通知记者,今天要举行她的伯父、中亚回族(东干)文学的肉体首领杨·亚塞尔·什娃子(1906-1 ...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20日电 (记者 李德华)20日清晨,吉尔吉斯共和国《丝路新察看》报副总编辑杨·什娃子·祖合拉女士,经过微信通知记者,今天要举行她的伯父、中亚回族(东干)文学的肉体首领杨·亚塞尔·什娃子(1906-1988)诞辰110周年留念活动。当地时间中午,活动圆满终了。


据祖合拉引见,留念活动在她的出生地、也是杨·亚塞·什娃子的出生地——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市西去30公里的莫斯科区阿列克桑诺夫卡(哨葫芦)村的杨·亚塞·什娃子留念馆举行。她不时忙着装修留念馆的事。她说,之前的留念馆太旧太粗陋了。今天装饰一新的留念馆为活动添加了新的颜色。


资料图:杨·亚塞尔·什娃子肖像画,他被誉为中亚回族文学的奠基者。 资料图 摄


一张老舍、艾青与杨·亚塞·什娃子的合影


这个留念馆记者曾去过两次,分别是2012年和2014年夏。留念馆在一所回民小学里。经过长长的廓道进入一间教室大小的房间,墙上有俄文:“亚塞·什娃子留念馆”。


这是一幢二层苏式建筑,对出生并长期生活在新疆的记者自己而言,不只不陌生,反而感到亲切:木制天花板、地板,已显陈旧,但很洁净。其间摆放着不少实物,墙上四壁贴、挂着文图和照片。对中国人而言,最显眼的莫过于杨·亚塞·什娃子与老舍、艾青的合影。


据引见,1956年,中国著名作家老舍、著名诗人艾青等应邀前往苏联参观访问,曾到访吉尔吉斯斯坦首府比什凯克,并与他中止了交流。


同时,还有一张他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前的留影。据引见,1957年6月初,以杨·亚塞尔·什娃子为团长的苏联作家代表团应中国约请在乌鲁木齐交流访问。现任中央民族大学东干研讨所所长胡振华教授在他的《东干学研讨》一书中曾有记叙:当时中央民族学院参与新疆民族言语调查工作的师生在新疆经过一年的调查、行将返回北京的时分,调查中国柯尔克孜语的胡振华等遇上了他。从他那里,胡振华获赠到了苏联东干小学用的东干语课本。不久,他率代表团到北京参观访问,彼此又见了面。


资料图:留念馆的老照片。上世纪50年代,中国代表团到访比什凯克。右一为中国著名诗人艾青。


把中国古典名著引见到中亚的第一人


亚塞尔·什娃子对中国怀有深沉的感情。他曾四次访问中国(1953、1962、1967、1972年),每次访问后他都要写些回国观感文章,在东干人中惹起很大反响。在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当他第一次踏上兰州土地时,他痛哭了一场。或许人老几辈,他是第一个踏上故乡的人。他与中国文化界名人郭沫若、老舍、矛盾、肖三等人都有过交往。中国文化名人中也有人曾在比什凯克什娃子家里做过客。


他于1956年出版过一本《给陕西的信》的小册子。据资料显现:亚塞尔·什娃子对中国古典文学十分酷爱。50年代他就曾用东干文、吉尔吉斯文翻译过李白、杜甫的诗歌,并译过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的片段。他是第一位把中国古典名著引见给中亚各族人民的人。上世纪60年代,他还曾写过一首怀念屈原的诗。


东干(回族)文化的奠基者


东干人是对中亚回族人的普遍称谓。在吉尔吉斯斯坦东方研讨所内有东干研讨室,在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有东干研讨所,所长是中国东干研讨的领军人物胡振华老先生。同时,中国其他大学,还有几位特地从事东干研讨的学者。2014年夏,笔者所率采访组在比什凯克见到的西北大学教授王国杰,也是成果丰盛的特地的东干研讨者。但吉尔吉斯东干人并不喜欢这一称谓,他们更喜欢称“回民”。因而,由吉尔吉斯斯坦回民协会主办的报纸早已改名《回民报》,2014年,他们又更名《中亚回民报》。这也是名不虚传。由于往常中亚有17万回民汇集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仅有这一份报纸。


在这个由中国移居中亚130多年的回民族群中,杨·亚塞尔·什娃子属于他们的肉体首领级人物,被称为中亚民族文化的奠基人。据资料显现:1927年塔什干大学的回族学生小组亚塞尔·什娃子、尤·杨山新、马科耶夫等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发明了第1版东干文字,1928年又发明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31年第1版由东干文印刷品——亚塞尔·什娃子的诗集《亮明星》问世。1932年1月,东干文的第一份报纸《东方火星》出版,成为今天《中亚回民报》的前身。他不只是一名兴办者,还是一位最生动的撰稿人。20多年后,东干文字转写成了西里尔文字,1957年该报更名为《苏维埃东干报》,他成为总编辑,至1980年。几年之后,他的侄女杨·什娃子·祖合拉大学毕业后来到《中亚回民报》社,成为一名记者。固然8年后她分开报社,但到2011年又回到报社,并担任了4年的首席编辑,可谓“子承父业”。


杨·亚塞·什娃子还被称为第二代东干人的出色代表,是一位颇具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终身一无所获,著作等身。他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小说作家,他还是一位翻译家和言语学家。他终身共出版30多本诗集、10多本小说及2部剧本,他是东干族文学的一面旗帜,东干族文学事业的展开与什娃子的名字紧紧地联络在一同。”


面目一新留念馆名,除了吉尔吉斯文、俄文外,还有中文称号:“杨?亚塞?什娃子留念馆”,初次规范了他的中文书写。 陶拴科 摄


从“亚塞·什娃子”到“杨·亚塞·什娃子”


今天面目一新留念馆名,除了吉尔吉斯文、俄文外,还有中文称号:“杨·亚塞·什娃子留念馆”。这是一个崭新称号,之前一切的文字表述,都是没有“杨”姓的。


2014年,记者初次见到祖合拉,她用的中文名是“十娃子·祖合拉”,依照中亚人名书写,她姓“十娃子”。笔者方知她就是在中亚回民大名鼎鼎的诗人十娃子。在与她讨论其姓氏时,了解到她家先祖姓杨,祖籍甘肃兰州,其祖父是位铁匠,在弟兄中排行为十,故称“十娃子”。其后人便以“十娃子”为父姓,沿用至今。此类状况,在中亚回民十分普遍。也就是说,他们中不少人已不知其祖上姓氏了。


当时,我倡议她的名前应加上杨姓,而且将“十娃子”改为王国杰教授在《东干族构成展开史》一书中所用的“什娃子”。她欣然接受了。此次留念馆重新开馆,要加中文称号,“杨·亚塞·什娃子留念馆”的呈现,也就规范了他的中文书写。(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