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个人阅读阅历的影响,最早接触法国文学就是《基督山伯爵》与《三个火枪手》的我,对大仲马不时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即便很多人都因其作品的浅显或者作品套路和重复太多对其在法国的巨大位置不以为然,我仍旧喜欢不遗余力地向友人引荐他浩如烟海的小说中所展示的人物传奇和历史画卷。记得翁贝托·埃柯曾写过:“只运用一种老套路的作品是老调重弹,但若能不留余地地将一百种习用套路分散应用,那一定是流芳百世的史诗。”这话用来形容大仲马真实是太适合不外了。 当然,固然大仲马的诸多小说都离不开庞大的历史背景,但历史通常只是他渲染其笔下主人公的各类奇遇的注脚,所谓虚真假实,这在《基督山伯爵》等代表作中尤为突出。但是大仲马同样也写过少量与历史分离极为密切的作品,即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由《玛戈王后》《蒙梭罗夫人》和《四十五卫士》组成的“瓦卢瓦三部曲”便是个中翘楚,集中展示了十六世纪法国宗教战争背景下,瓦卢瓦王室最后两任国王查理九世和亨利三世时期的故事,其中,《玛戈王后》(1845年出版)作为首部曲无疑也是最为精彩的一部,其对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惨案“圣巴托罗缪之夜”爆发前后两年内的宗教抵触、宫廷争斗以及玛戈王后与情人拉莫尔的火酷恋情都有着详实和动人的描写。二十年前还看过一部同名电影,片中曾经年近四十的伊莎贝尔·阿佳妮用不相上下的美丽和让当时的我彻底了解了什么叫做惊为天人和不可方物。 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玛戈王后 《玛戈王后》的中文译本我早年收过两种,同为1982年出版,分别是上海译文社的郝运等三人译本和安徽人民社的张英伦向奎观译本,但都没有插图;后来人民文学社的名家名译插图本用的也是张英伦译本,书店里草草翻过,插图也很普通。 两个通行的中文译本,至今都还并排躺在我书架上 直到去年才从美国旧书店里淘到了一本限量版俱乐部1969年出版的《玛戈王后》(Marguerite de Valois)插图本,由法国插画家艾迪·罗格朗(Edy Legrand)手绘二十四幅全彩插图并签名,限量1500册,这本是No.801。书籍采用了深红色丝绒面平装,封面是烫金压花的叶子,既美观大方,又有浮雕一样的凹凸感。 插画家罗格朗签名页 应该说,限量版俱乐部对大仲马的追捧和插画家罗格朗是密不可分的,双方长达三十年的协作关系,正是始于1953年限量插图本《三个火枪手》的出版,之后又经过1958年的《二十年后》和1965年的《铁面人》,直到1969年的《玛戈王后》,每一次罗格朗都交出了几近圆满的答卷。 最初,出版方是请求罗格朗为《玛戈王后》绘制十六幅整幅插图的,没想到两个多月后罗格朗给出版方写信,说自己觉得每天都和玛戈王后、纳瓦拉国王、德·吉兹公爵等人物朝夕相处,沉浸其中,有太多画想画,很难受限于寥寥十六幅。接着又过了两周,出版方再次收到罗格朗来信,被告知曾经完成了二十四幅插图,而这曾经是在大仲马的杰作面前尽可能少的控制了。正是艺术家对艺术的尊重、投入和抑止,我们这才干最终看到面前这二十四幅精巧的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