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通讯员 艾文斌 梅兰芳古装新戏《霸王别姬》自1922年首演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京剧《霸王别姬》首演百年摄影作品展全国巡展武汉站正在湖北省大众艺术馆展出。约210件可贵老照片及30件实物展示,带领观众走进梅派《霸王别姬》的百年时光。百年时光中,也有梅兰芳以鲜活的艺术创作,塑造的众多经典女性形象。她们是坚贞不渝、生死相随的虞姬,怜花怜人、感花葬花的黛玉,“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又值几何”的晴雯,英勇杀敌、击鼓退金兵的梁红玉,等等。难得一见的剧照,将彼时舞台之美,重现于观众眼前。 表演和塑造了百余位女性形象 京剧《霸王别姬》首演百年摄影作品展全国巡展武汉站由梅兰芳留念馆主办、湖北省大众艺术馆承办。梅兰芳留念馆馆长刘祯引见,“梅兰芳在戏曲舞台上,表演和塑造了百余位女性形象,演出、改编和创排了众多的传统戏、新编戏和时装新戏,那些以梅派传播的剧目,打上了梅兰芳艺术鲜明的个性,也是最为观众和戏迷所喜欢的剧目。” 2022年,梅兰芳经典口述史《舞台生活四十年》典藏版出版发行,其封面设计正是以梅兰芳在舞台上的“男扮女相”为创意中心:护封上的水彩戏装,经过特质纸张,半显显露封面梅兰芳的人像,将梅兰芳的舞台形象与生活人像中止了巧妙的融合。 极目新闻记者翻阅书籍,看到刘祯也在书中提到:“徽、汉等中央声腔剧种和昆曲孕育了京剧,京剧在中央戏中脱颖而出,并逐步进入一个表演艺术出神入化的鼎盛时期。梅兰芳之前的京剧还是以生行为主的表演艺术,前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老生‘三鼎甲’,继有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老生‘新三鼎甲’,长期称雄剧坛。梅兰芳所学为正工青衣,却不为其所拘,而是兼收并蓄,突破传统正工青衣只重做工、不太考究身段表情的缺乏,从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动身,把花旦及刀马旦的技巧融会贯串,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光彩耀眼的女性形象,赵艳容、西施、虞姬、杨玉环、白娘子、萧桂英、韩玉娘、穆桂英等等,成为‘梅派’塑造的舞台代表人物。” 梅兰芳(右) 《霸王别姬》演出逾千场,共与七位“霸王”协作过 作为梅兰芳经常演出的经典剧目,在1922年-1959年间,《霸王别姬》演出逾千场,经过演出的不时锤炼,《霸王别姬》常演常新,终成经典。 展览现场,展示了梅兰芳不同时期在不同舞台上的“虞姬”扮相。梅兰芳留念馆馆员柳青青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引见,在梅兰芳出演的千余场《霸王别姬》中,他共与杨小楼、沈华轩、周瑞安、金少山、刘连荣、袁世海、汪志奎在内的七位“霸王”协作过。梅兰芳与七位演员协作演出的戏单原版复制品同时展出,具有历史意义。 《霸王别姬》,众所周知,虞姬舞剑是剧中尤为动人的重要情节。梅兰芳饰演虞姬时运用的双剑曾在展览现场与武汉观众见面,不外出于文物维护的思索,现已提早完成“出差任务”。 展览现场,梅兰芳着便装在小院练习舞剑的可贵影像展出。梅兰芳曾自述,在排演《霸王别姬》之前,他请了一位武术教员教授太极拳和太极剑,另外还学过《群英会》的舞剑,和《卖马》的耍锏,所以这套舞剑里也有这些元素。“当时小报副刊曾有人用骈体文讽刺我‘虞姬宝剑舞如叔宝之锏,嫦娥花锄抡如虹霓之枪’,也并非无的放矢。戏曲里的舞剑,是从古人生活中因循下来的一种表演性质的器舞。所以虞姬在舞剑之前对霸王说:‘大王大方悲歌令人泪下,待妾身歌舞一回,聊以解忧如何。’这阐明了在剧情中它就是表演性质的,所以里面武术的东西我用的比重很少,主要还是京戏舞蹈的东西。” 1951年曾来汉口表演《抗金兵》 “京剧在梅兰芳之前是老生主导,青衣配戏。梅兰芳开创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不只是京剧,包含我们汉剧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剧种,深受影响,纷繁走上旦角主导舞台的新时期。”著名学者、中国戏曲学会顾问、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传寅在展览现场引见。 除虞姬外,恢复林黛玉、晴雯、洛神、杨玉环等女性舞台形象的可贵老照片也逐一展出。其中《抗金兵》里击鼓退敌的抗金名将梁红玉,让人不由联想到梅兰芳与武汉的情缘。郑传寅引见,梅兰芳曾经于1919年、1934年、1936年、1937年、1951年和1957年6次到武汉演出。“梅兰芳到武汉来,对武汉戏剧的影响十分大,能够说他的到来为武汉戏码头争光添彩,能够说他对武汉情有独钟。”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展厅现场展有梅兰芳的个人珍藏品,其中就有梅兰芳1951年《抗金兵》汉口演出特刊。 8 展览现场图,部分为《舞台生活四十年》内页 (来源:极目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