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时千万别心痛,这是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通知你的

2023-4-6 14:35|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85| 评论: 0

摘要: 当你具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具有它时。——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教授的“天赋效应”理论今年的诺奖发给了行为经济学具有时的高兴,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个更大?“怕省事”是 ...

当你具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具有它时。——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理查德塞勒教授的“天赋效应”理论


今年的诺奖发给了行为经济学


具有时的高兴,和失去它的痛苦,哪一个更大?


“怕省事”是一种什么心态?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这几个看似风马牛不迭的问题,其实背地都躲藏着同一种心理效应:天赋效应


这个理论就是刚刚取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查德·塞勒教授(Richard Thaler)率先提出的。


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以及决策心理学范畴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人神共奋的“决策心理”系列很多内容都与他的研讨有关。


想要了解今天引见的“天赋效应”,先得了解“行为经济学”中,另一个更基本的概念:“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宁原得不到,也不愿失去


假定你工作十分努力,天天晚上加班,为了鼓舞你,领导特意打讲演,为你争取加薪。


但是到了年终,辛劳了一年的你,却一无所获,你一定十分失望,事实上,你什么都没有失去什么啊。


努力工作却得不加薪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人没有你那么失望呢?


为什么经过一场想像中的“得而复失”后,你的心情比什么都没有发作时还要糟糕呢?


经济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假定你今天早上出门上班时的“心情称心值”是100,忽然,你捡到一个大皮夹子,里面有100元钱,“心情称心值”疾速上升50%,抵达150。


可是乐极生悲,你迟到了,扣工资100元,“心情称心值”降落50%,变成75。


一得一失,钱没有任何变更,但“心情称心值”却从100变成75。


有人会说,这个计算有问题,为什么“心情称心值”不是加减某一个值呢,假如那样算,“得而复失”就没有任何变更了。


这就问到点子上了,好比同样是捡到100元,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乞丐的觉得完整不同,我们具有的东西是我们价值判别的起点。


所以“心情称心值”的变更不是加减某一个值,而是乘除一个比例。


就像我们拿1万元炒股,亏损10%,再盈利10%,就变成了9900(反过来也是一样),凭空少了100元。


上面的例子证明了“投资决策心理”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损失厌恶”:得到一样东西的高兴,通常小于失去一样东西的痛苦,所以我们不喜欢冒险,宁愿放弃得到的高兴去维持现状,也不愿接受失去的痛苦。


人生就是这样凄惨:你具有一段恋情的高兴,一定小于失恋的痛苦;得到一个孩子的高兴,一定小于失去这个孩子的痛苦……


所以老庄哲学才通知我们,不要去追求那些有价值的东西……


扯远了。我们刚才说,“损失厌恶”的前提是“具有一样东西之后惧怕失去的觉得”,它暗含着一个假定,你对自己所具有的东西的价值判别,常常是非理性的。


理查德·塞勒的“天赋效应”,就证明了这个假定。


敝帚自珍的“天赋效应”


假定你同时有两份工作机遇,别的条件都一样,独一的不同是一份工作薪水高1000元,另一份每年多五天年假。


你觉得两份工作都能够接受,用经济学术语来说, 1000元薪水和5天年假的功效相等。


其中一家先打电话通知你,你欣然接受,开端神往跳槽后的生活。过了一会儿,另一家也打电话给你。此时,你十有八九会拒绝。


固然几分钟前,你还觉得两者没有区别,但当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曾经具有的1000元薪水的功效就增加了,大于你没有得到的5天年假。


理查德·塞勒教授说,这就是“天赋效应”:当你具有一样东西之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具有它时。


“天赋效应”是“损失厌恶”心理构成的,由于“失去这1000元薪水”的痛苦,大于“得到1000元”(同等于五天年假)的开心。


旁边的中国学生开端插话,这算什么理论,中国人一千多年前就把它总结成一个成语:敝帚自珍。


理查德·塞勒教授反问:那“敝帚自珍”有没有通知你,为什么会发作这样的变更?


学生想了想,说:“其实也不是什么‘敝帚自珍’,就是怕省事,不想改动自己的决议吧。”


理查德·塞勒教授究竟是做学问的,喜欢穷追不舍:“那‘怕省事’到底是什么意义呢?是指选择的成本吗?难道我们打一个电话说‘我接受了另一工作’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吗?”


事实上,当“天赋效应”让我们做出不理性的选择后,“怕省事”就只是一个借口。


假如你不了解“不想改动现状”是出于“天赋效应”的非理性行为,而只是了解成“怕省事”,那么,当对方为了争取你,再给你加一天年假时,你很可能还是会拒绝。


把这个例子变更一下,当面对薪水涨幅大于30%的工作机遇时,你会毫不犹疑地选择跳槽;但假如只需10%的涨幅,你通常会好好思索一下“跳槽成本”。


可出于“天赋效应”,我们会高估目前工作的价值,从而夸大“跳槽成本”。


那么,“跳槽成本”实践上是多少呢?


2倍取得的高兴才干抵消损失的痛苦


理查德·塞勒教授在阐明“天赋效应”时,做过一个的实验。


他让学生分红3组,第1组的任务是卖掉一个咖啡杯,第2组的任务是向卖家买咖啡杯,第3组的可自由选择,具有一个杯子或得到同价值的一笔钱,然后让三组人分别给咖啡杯标价。


结果是第二组买家估价的中位数是2.87美圆,和第三组可自由选择的学生估价3.12美圆,十分接近。


而卖家估价的中位数为7.12美圆,高出一倍。再一次证明了“具有什么,就高估什么”的“天赋效应”。


理查德·塞勒等经济学家的很多实验中,都呈现过大约2∶1的比例,于是得出“天赋效应”的“损失厌恶系数”:2倍取得的高兴才干抵消相同损失的痛苦。


用这个系数解释前面的例子,当你允许了高1000元的那份工作之后,另外一家要多给你8天的年假(而不是原来的5天),才干让你改主见。


假如一个涨薪10%的跳槽机遇,会让你犹疑不决(意味着两份工作的功效相等),那么阐明“跳槽成本”其实只需薪水的5%。


不外,有人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当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500元钱,买一双标价500元的鞋时,为什么我对这自己具有的这5张钞票没有产生“天赋效应”呢,为什么卖家没有对他的鞋产生“天赋效应”呢?


为什么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理查德·塞勒是这么解释的:由于你知道,钱是用来花进来的,商家也分明,商品是用来卖掉的,所以不会产生“天赋效应”。


反过来说:当你对钱产生具有感时,你就不能理性空中对“花钱”这件事。


穷人的钱是用来维持生计的,所以穷人常常对钱有“具有感”,就产生了“天赋效应”:花100元钱的痛苦大于得到100元商品的高兴;喜欢的东西没货了,居然如释重负地松一口吻。


富人相反,他们的钱是用来“钱生钱”的,不停地进进出出,不能不会有“天赋效应”的心理担负。


钱这个东西,一旦中止活动,就会疾速贬值。所以这个世界常常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同样,在做生意的新手眼中,商品和钱,是两样东西,卖得不好的商品,你让他打个折就像割自己的肉。


但在生意老手看来,它们都是财富的不同形态。所以他们更注重资金周转速度,该清仓甩卖时,毫不犹疑。


用一句老话说:钱只需被用掉了,你才具有了它的真实价值。


“屁股决议脑袋”的非理性判别


扪心自问,假如你是他人,你愿意和你自己协作吗?


想都不敢想啊,哪有这么好的福气……


上面固然是个段子,但“天赋效应”的确让我们做出了很多“屁股决议脑袋”的非理性判别。


你能否曾经以为某某某才干不如你,但升职加薪总是快你一步,由于“那个人会拍马屁”?


你能否为领导用了他人的计划,而让你一周的努力付诸东流而生气,你以为你的计划明显比他人的好,领导是眼瞎了吗?


当我们处于“卖家”的角色时,我们能否高估了自己的作用?当我们牌“买家”的角色时,我们能否过于吝啬?


知道“天赋效应”的存在,你的判别应该会更客观一点,心态应该会更成熟一点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