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也许你并不知道具体的过程,但是一定听说过因此产生的“马拉松长跑”。 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雅典人迎战强大的波斯帝国,以少胜多大破敌军。激战之后,一位名叫菲利皮德斯士兵,因为擅于长跑而奉命回到雅典城,向人们宣布战胜的消息。 他一口气跑了42千米,到达雅典城后只喊了一句:“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之后,就力竭而亡。为了纪念他,后人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这一项目。 最近忽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既然着急赶回去报信,为什么他不骑马回城? “只有那些最虚弱、最缺乏荣誉感的人才会去骑马。” 古希腊步兵方阵 上面这句话,出自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之口——他出生于马拉松战役50年之后,是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人。色诺芬的这句话,很明显对骑兵充满了鄙视。 我们再回顾马拉松战役的时候,就会发现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名士兵,全部都是重装步兵,根本没有骑兵。那个时代,骑兵在希腊非常不受重视。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逐渐形成一个个城邦制国家。所谓城邦,指的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形成的国家——土地私有制下的自耕农,就成了其军队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希腊人的军队主要都是自耕农组成,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城市而战,甚至连盔甲和武器都要自己购买。正因为这样,才直接出现了颇具特色的“希腊步兵方阵”,按照色诺芬的解释:“对敌作战也正如在地里劳动一样,别人的帮助同样是必需的。” 马拉松战役 重装步兵组成方阵作战,可以最大程度上互相保护,从而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那些骑在马上的少数骑兵相比,希腊人相信在战场上徒步作战才是最光荣最勇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欧洲战场上,骑兵都是附属于步兵的。 据说,一个斯巴达重装甲步兵因为中了敌人的冷箭而受致命伤,他临死前抱怨:“死并不足惜,除非是死在一个骑着马的懦弱家伙箭下。”真是满满的鄙视之情啊! 其实,古希腊军队中还是有骑兵的。不过,当时骑兵的作用非常有限,他们往往沦落为和弓箭手、投石手一样,毫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地位。再加上希腊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骑兵作战,马拉松战役中雅典人完全靠重装步兵拼杀,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那么,波斯人有没有骑兵呢? 马拉松战役 这一点就毋庸置疑了,波斯人的骑兵一直是一大特色。这场战役雅典方的将军米提亚德,曾经因城邦属于波斯的藩属,参与过大流士的军事行动,对波斯骑兵非常了解。 所以,雅典人选择的决战地点,地形相对狭窄,另外还有树林和大海作为两翼屏障,让波斯骑兵无法实施快速的迂回包抄。最终,雅典人不仅杀敌无数,还捕获了波斯人的7艘战船。 所以,最后清理战场的时候,搜罗几匹波斯人的战马,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菲利皮德斯也不会选择骑马回去。首要原因就是,那时候骑马真的不容易。当时还没有马镫,这意味着骑兵必须要用双腿紧紧夹住马身,防止自己失去平衡掉下来。 人和马的马拉松比赛 估计连训练有素的波斯骑兵,在希腊崎岖不平的地形骑马,都要小心翼翼,更别说不是骑兵的菲利皮德斯了——真要骑马的话,说不定半路就会把自己摔残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骑兵的优势是短距离高速冲刺,而不是长跑。我们可能经常在电影看到,酷炫的男主骑着白马一路飞奔,镜头一换就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依然在飞奔——那是电影,马的耐力并没有这么好。 英国每年会举办一个奇葩的“人和马的马拉松比赛”,就是让人和马一起跑35公里的路程,看谁能赢。这个距离还达不到马拉松的距离,结果就很有意思了。 虽然从1980年至今只有两次人类获胜,但如果仔细看看人和马使用的时间,就会发现相差也就是10分钟左右吧(2008年的比赛相差仅仅30秒)。这意味着长距离奔跑人类并不比马差,距离越长人类越有优势。 所以菲利皮德斯这42千米的距离,骑马还真不如自己跑。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菲利皮德斯擅长长跑,是一位优秀的信使。这意味着他已经习惯了靠自己的双腿传递重要的消息,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荣誉。 战胜波斯大军这样的重要战报,信使跑回去传递太正常了,相信这对于菲利皮德斯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事情。 而他最后力竭而死,极有可能是因为取得大胜之后过于兴奋,想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传回雅典城,急于赶路才导致这一悲剧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