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到了,有条件可以种下一棵树, 没有条件也不妨仔细打量下,日夜陪伴我们的好邻居们。 有一天,铃木大卫走出家门,他注意到小屋附近的那颗宏伟的花旗松,它也许有400多岁了。 这400年里,它忍受着奇怪人类的各种破坏行为,为路过的生物提供阴凉,喂养着松鼠和花栗鼠,并让老鹰和乌鸦栖息。 400年前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它刚发芽破土时,中国还处在明朝统治下,那几年冬天尤其寒冷,明朝两任皇帝相继驾崩,国势转向衰亡。而在欧洲,莎士比亚正开始写作《李尔王》,牛顿正在观察苹果树上的果实,一艘叫“五月花”号的商船,载着102名乘客,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驶向遥远陌生的新大陆——北美洲。 和这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相比,一棵花旗松的长大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它的种子不起眼如尘土一般,它得非常努力的通过风或者松鼠,来到一个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事实证明它是幸运的,400年后,它长成了一棵让人望断脖子的高耸巨树。 有关这棵400岁的花旗松的故事,便是铃木大卫所著《一棵花旗松的生命之旅》。要完整讲述它的故事,作者的起点并不是400年前,而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地球是如何形成、生命是如何出现并繁衍的。 这些内容的篇幅并不长,但足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命——尤其植物出现在陆地早期时,生命之间的竞争到底有多激烈——达尔文将其描述为“生命伟大的战争”。 一棵花旗松的 生命之旅 经过早期竞争的一万年前,花旗松森林已经占据了北美洲大部分区域,此时正值气候大变化之际,极地气候开始转变为温带气候,这迫使庞大的落叶林东移,针叶树开始陆续迁入,花旗松正是先驱物种。 接下来,铃木大卫用生动优美的文字,描写了这一颗花旗松种子是如何在一场森林大火中抓住机会,开始生根萌芽,克服无数危机长大,走向自己的成熟期,并以最终面对死亡——它们的生命并没有终结,以新的形式继续影响着森林的新生命。 令人倍感惊艳的是,作者在这棵花旗松的生命主线下,将生命起源、植物分类、生态系统等整个自然史生动的展示了出来。整个阅读过程像是开了“上帝视角”,在你脑海中栩栩如生地展开一场冒险,铃木大卫时而将视角聚焦于花旗松的细节,时而抽离到上空——就像是BBC拍摄的伟大纪录片一般。 用一段摘录来说明这种特点是最恰当的: “我们那颗种子落脚的向南坡地高出,水分、温度或氧气都很充裕。种子四周是忙碌的生活。从林地里钻出来的昆虫,宛若被阳光照亮的灰尘粒子,在一束束穿过天蓬般树冠的日光中,快速地闪着。空气中充满了它们的振翅声。欧洲蕨像某种神话里的蛇,开始张开卷曲的头,伸展成庞大的叶子。一些全盘花开始冒芽,它们会长到三四米高,它们长长的枝条则已经悬满香甜多汁的奶油色花朵。花旗松林里的生命不仅丰富,还很壮观。” 引述一位读者对本书的综述:“ 本书是历史与植物学的完美结合,内容出人意料但独具特色,即是讲花旗松的生命之旅,亦是讲整个宇宙万物的生命史。” 不过,高耸的花旗松在中国并不多见,我们身边存在的树更多是普通松树、杨树、榆树、柳树等。这些树又藏着什么故事?与人类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能给你一些答案。这本书在17个章节里介绍了17种树,作者将漫长历史中的树与文学、欧洲艺术、民间传说、古代神话、现代医学以及宗教的复杂联系 层层展开,揭示这些树在西方文明中的历史流变、文化意义和重要影响。 以红豆杉为例,它是“死亡之树”,在所有树木中,它最易挑起不安、害怕或者恐惧的情绪。红豆杉的材质很适合制作长大弓,因此它的名字连接了古罗马的古战场、中世纪的英法对决,红豆杉叶片提炼的毒素也演绎着无数暗黑的传说与墓园挽歌。 本书作者是英国自然文学作家菲奥娜·斯塔福德,因此这是一本典型的“英式散文”。英国人对植物有着罕见的热情,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他们热衷于将全球的稀罕物种收集到英国,还诞生了“植物猎人”这样的罕见“职业”。 带给作者写作灵感的,是她有幸遇见的那些活了很久很久的树,“但一切的根源在于与树木更早的、无意识的邂逅,篝火旁听来的故事,林中散步捡到的树叶,书房里的诗歌与文学,那些千百年漫长生命以及孕育出的文化联系”。 菲奥娜的灵感来源与亨利·戴维·梭罗也许是一致的,后者写出了大名鼎鼎的《瓦尔登湖》。梭罗喜欢走路,虽然他几乎一辈子都没走出过他的家乡,他却在方寸之间看到了世界。 有读者读完《瓦尔登湖》感叹,梭罗生活得像是一棵树:“ 它的伞样的形状,它不断迸发的枝条、它的蓬勃向上、它的扎进土壤深处的根须和承受阳光雨露的绿叶,尤其是它的独立支持和独立性”。 梭罗曾经在瓦尔登湖旁隐居,他像一个原始人一般生活,自己制造小屋,自己制造铅笔。他把对自然和世界的思考写在了日记里,留下了人类历史上独特的精神遗产。不过,除了《瓦尔登湖》,许多人并不知道,梭罗对自然和植物也做过许多研究,并留下许多手稿。 这些手稿如今被集结成册,书名为《自然的力量:有翅膀的种子》。这些研究像是观察笔记,充满了智慧的思考。 例如对于树的长大,他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树与人的长大正好相反,它在腐烂中播种下去,慢慢地在荣光里长大起来,最后长成一棵直立的、坚挺的大树,最终成为一座坚塔。从前能够被一只蚂蚁轻轻松松地搬回自己的洞穴中,而现在却能将最狂怒的风暴都抵挡下去。” 类似的思考还有:“ 这些蓟让我深有感触,就好像是一些人无果的事业。他们终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奔波,但只是经历了这个过程,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得到。这样的人如果他漂浮得慢一点,稳健一点,负重再多一点,他的事业或许仍旧充满希望之光。” 要想一探植物界的奥秘,植物学家的指引是少不了的,但我们并不希望阅读生涩的生物学著作。为此,科普界的大神们,通常会将生动有趣的植物知识,与人类的人文历史等领域相结合进行讲述的。 在《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里,梁文道专门介绍了这本书:“如果它(植物)真的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那整个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改变的,我们跟植物的关系会彻底被改变掉......”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由世界科普杂志第一品牌《科学美国人》出品,获得2012年亚马逊十佳科学图书,并受到了《自然》、《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的大力推荐。作者丹尼尔查莫维茨大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获得遗传学的哲学博士。他对植物和果蝇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顶级科学期刊上,《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是他多年研究成果。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带领我们进入不同种类的植物生活,吸引我们将其与人类的感觉相对比,结果发现我们与向日葵、橡树之间的共同点远远比我们以为的多得多。这是一个只有宁静心灵才能倾听的世界: 植物会看、会闻、会触摸、有记忆、能定位。是时候跟随作者的脚步,重新认识我们身边植物了。 我们都知道植物是从种子生长而来,但种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地球上第一颗种子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是哪一种植物的形态?《种子的故事》想解答的正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本书的作者是乔纳森西尔弗顿,他是英国米尔顿凯因斯空中大学生态学教授,是顶尖的生态学家,专攻植物族群生物学,尤以生态变迁与植物演化关系之研究见长。乔纳森著有《伊甸园的魔鬼》、《99%的猿人》、《脆弱的网:大自然的下一个事件》等畅销书。 乔纳森从地球上第一粒种子开始讲述,它来自于近似蕨类的先祖,距今已有三亿六千万年。从这个故事开始,乔纳森带我们环绕世界,探看种子们如何散播各处,如何展现生命特性。他用清晰且诚挚的口吻,娓娓道出种子的科学知识,同时以风趣的笔触,探讨人类使用种子的各式方式。乔纳森不忘时时提醒我们,推动种子故事发展的正是“演化”: 演化有个难以抗拒的习性,就是为生命中的挑战发掘新的解答,继续向恶劣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对抗,种子于是得以延续它们的生命。 树如此,杂草又如何? “《杂草的故事》看起来像是一本关于植物学的书,但倒不如说它是借着对“杂草”的观察,来反思我们身处其中的文明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它有点像是一个文明人对于长久以来对一些植物进行污名化而作的忏悔,并在一个人类对自然界的主宰达到前所未有强度的时刻作出一个谦逊的承认。” 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梅比,知名的英国博物学作家和主持人,他致力于探讨自然和文化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曾任英国自然保护委员会顾问,2011年被选为皇家文学学会会员。理查德凭借《吉尔伯特怀特》荣获1986年惠特布雷德传记奖,凭借畅销作品《植物大英百科全书》荣获大英图书奖等多项大奖,他撰写的《免费的食物》、《非正式的乡村》、《黑暗中的鸣叫》等著作皆获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是《泰晤士报》、《卫报》、《独立报》园艺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电视系列片《来自乡间的明信片》的总撰稿人和制片人。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这是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在所有被发酵和蒸馏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险的,有些极为古怪,还有一种和恐龙一样古老——但是每一种植物都为全球的饮酒传统和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这便是《醉酒的植物学家》希望传达的观点。 本书的作者是艾米斯图尔特,她是获奖书作家,已经出版了六本关于危险与乐趣并存的自然界的书,其中有三本书是《纽约时报》的最佳销售作品。她是著名的博客“GardenRant”的创始人之一,《优雅园艺》(FineGardening)杂志的特约编辑。艾米和她的丈夫现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尤里卡,并开了一家叫“EurekaBooks”的古书店。 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酒会上都成为最受欢迎的嘉宾。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食与衣。仓廪实而知礼节,植物的驯化直接推动了人类身体与智力的发展,文明随之产生。植物为人类带来光明与力量,导致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也无数次引发战争,让人类陷入经年的兵火;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世界格局的形成,推动全球贸易,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它同时寄托着情思,是人类某种情感的象征,无数的传说故事因它而起。 《人文草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苏生文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一级导演赵爽的联袂著作。本书是一堂生动的植物课,一曲辽远的草木颂歌,一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植物驯化小史。《人文草木》带你走进植物的世界,了解植物如何滋养人类生命、塑造人类文明、改变人类世界。 “人文草木,既是人类的选育、驯化赋予草木人的气息,同时亦是草木对人类或有形或无形的滋养构成了人文中自带草木香的独特韵味。基于人类视角观察的植物世界,本就是人文的植物世界;而人类与草木共同写就的历史,则是一部互相交缠的人文草木图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是这个星球的“万物之灵”。在真正了解过这些令人敬畏的大树和植物后,我们会发现,每一棵屹立至今的参天大树,每一颗看似不起眼却了不起的植物,都可以成为人类生存的勇气源泉。 在这里,遇见更多好书▼ 欢 迎 关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