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英国使团马戛尔尼访华,是清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外交事情。后世普遍以为乾隆皇帝在这次事情中显现出了过火的狂妄和自大,他拒绝翻开国门,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认识世界的机遇。事实固然如此,但也绝非这么简单,应该说,乾隆是在看到了西方国度的要挟后,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决议的。 乔治·马戛尔尼,1737年出生于爱尔兰贵族家庭,1759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之后进入伦敦坦普尔大学进修,1755年,他出任加勒比群岛总督,次年被封为男爵,属爱尔兰贵族序列,1780年出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792年被封为伯爵,1806年逝世。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时间是1793年,中国纪元为乾隆五十八年,关于此次访华,英国方面给出的理由是给乾隆皇帝祝寿。或许是由于马戛尔尼对乾隆的年龄不太了解,又或是远隔重洋,路途悠远之故,当英国使团抵达中国后,距离乾隆的80大寿曾经过去了三年(乾隆80大寿应是乾隆五十五年)。 这种补祝大寿的状况在中国是很分歧时宜的,但究竟马戛尔尼远道而来,乾隆皇帝还是在避暑山庄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是马戛尔尼在觐见的礼仪上与大清的官员发作了争论,他不愿依照藩属国的旧例行三跪九叩大礼,最终以英国人的方式行单膝下跪礼。 迟到的祝贺以及礼仪的不恭,这让乾隆帝十分恶感,由于此时的乾隆帝曾经是83岁高龄了,他关于皇权的威严愈加看重,丝毫不容他人蹂躏。但假如说乾隆仅仅是好面子那也不完整对。由于在这次觐见中他发现了更为严峻的问题,那就是英国使团处处表示出了对大清的轻视和要挟。 假如从马戛尔尼使团的出访配备和礼品以及递交的国书来看,英国人的目的极为不单纯: 1,出访配备。马戛尔尼出访乘坐的的是一艘大型军舰——“狮子”号军舰,这是英国海军配备的主力舰艇,装有64门火炮,还有几只小救生艇。英国派出军舰来华,显然有炫耀其海军实力的企图,船上还带了铜炮6尊,铁炮2尊,鸟枪16杆。 2,使团人员构成。马戛尔尼使团的成员有100多人,这些人当中,有知晓军事的专家,有军事情报剖析专家,有军事地图制造人,等等,很明显,这些军事专家和军事情报专家来者不善,他们肩负的任务绝非是为了给乾隆帝祝寿那么简单。事实证明,这一路上,英国使团对大清沿海的防务以及军事配备等状况做了一次较为深化的调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奠定了基础。 3,祝寿礼品。从资料看,英国国王献给乾隆帝的寿礼,其中有很多是带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东西。有当时英国范围最大并配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更有榴弹炮、迫击炮以及卡宾枪、步枪和连发手枪,等等。这些带有军事威吓的信息,惹起了乾隆帝的警惕。 早在马戛尔尼使团刚抵达广州的时分,乾隆帝就下令各地八旗、绿营积极布防,时辰关注使团的意向。应该说乾隆帝的防备认识还是很强的。在避暑山庄召见了英国使团后,马戛尔尼很快上呈了国书,提出了一些非分的“央求”,共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的带有明显的侵略性: 1,允许英国商人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2,准许英国商人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3,将舟山左近的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寓居和收存货物; 4,在广州左近划出一块中央,任由英国人自由往来,不加遏止; 5,英国商货自澳运往广州者,享用免税或减税; 6,肯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英国使团所提出的这些条件,以往常的眼光来看似乎也在道理之中,但在乾隆时期这无疑就是对大清的一种蔑视,这六项央求全部被乾隆驳回。由于在他看来,这不只仅是贸易上问题,更是政治和主权上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乾隆皇帝不时都是积极捍卫的,没有任何讨价讨价的余地。 客观地说,在看待英国使团访华一事上,乾隆的确也有妄自菲薄的一面。他只是将这次外交事情看作是英国对大清的一种应战,却没有认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所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丧失了与近代工业文化接触、认识世界、改动封锁状态的良好机遇,也在一定水平上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展开潮流。 关于英国来说,这次访华的失败,则是西方国度改动对清政府印象的一次转机点。之前,他们向往中国,欧洲曾掀起“中国热”;至此,以马戛尔尼访华失败为起点,中国在欧洲人眼中的形象逐步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