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复兴|四川金堂念好“绿色产业经”

2022-11-17 12:44|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61| 评论: 0

摘要: 走进四川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亘古未有的油橄榄树果实累累,红红绿绿的果子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曾经成熟的油橄榄果。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油橄榄树上,红红绿绿的果子挂满枝头。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

走进四川成都市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亘古未有的油橄榄树果实累累,红红绿绿的果子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曾经成熟的油橄榄果。


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油橄榄树上,红红绿绿的果子挂满枝头。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摘下一颗红色的油橄榄果子认真看了一会儿,村民高云海显露称心的笑容:“今年的果子颗粒丰满,长得很好。”


今年43岁的高云海是龚家村土生土长的乡村汉子,但说起种植油橄榄树,他说得头头是道:“种类的选择和管理十分重要,相同的种类,假如管理得不好,果子长出来就偏小,整棵树看起来就没有‘肉体’。”


他一边说,一边在油橄榄树下查看,发现树下有几根杂草,立刻用手拔掉。“树下要避免杂草生长,不然果子容易长虫。”高云海解释说。


“一斤果子可卖4元多,今年我家300多棵油橄榄树收入4万多元不成问题。”高云海通知记者,由于没手艺,以前他只能去外地打零工,这几年回到村里种油橄榄,挣钱更多了。“在家还能照顾娃娃,最近老婆也在学习种植油橄榄,以后多种树多挣钱。”他说。


让他感触更深的是,随着油橄榄树越来越多,不只村民们的腰包“鼓”了,村里的生态环境也变好了。“以前去外地打工的村民多,山上的地没人种,光秃秃的,一下雨四处是泥巴,往常山上满眼绿色,环境都变美了。”高云海说。


记者了解到,油橄榄树正逐步成为金堂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和生态管理的“常青树”。2009年,当地政府积极整合资源,引进世界油橄榄主产地西班牙的良种及产业链技术资源,分离川中丘陵地域土壤气候特性,持续专注良种培育、全周期种植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技术规范树立。


作为金堂县的特征产业之一,当地还引进培育了聚峰谷、南国花园等多家运营企业,相关产业掩盖全县14个镇(街道)。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展开油橄榄种植基地7.73万亩,建成种苗繁育基地4个,油橄榄初加工工厂3家,还注册了12个本土商标。


生气勃勃的油橄榄树一眼望不到边,以油橄榄为主的绿色产业也初具范围。2021年,金堂县油橄榄鲜果产量超越1万吨,产业复合总产值超越5亿元。


随着油橄榄产业的展开,村子还成了网红打卡点。“村里引进一家公司开发了10多间民宿,每年村里保底都有7.2万元民宿收入。”龚家村党委书记陈积康说,村里还置办了1台全自动榨油机,以后产业展开会越来越好。


陈积康通知记者,2016年,龚家村的村民人均收入8600元;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抵达25600元。“往常,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技术支持下,很多村民在油橄榄树下种植中药材,今后腰包会越来越‘鼓’。”


村民易春秀正在整理民宿餐厅内的陈设。新华社记者董小红 摄


村民易春秀往常在龚家村的民宿餐厅打工,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儿子在离家左近几公里的产业园工作,一家人的日子踏实有盼头。“一到周末,好多人特地开车来看油橄榄树,不少游客喜欢吃我做的农家菜,很多游客成了民宿的回头客。”易春秀笑着说。(记者董小红、杨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 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万奢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万奢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上海万湖珠宝贸易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共和新路4727号新陆国际大厦1003-1007室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沪ICP备11005343号-12012-2019
万奢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宝山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