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岛在马赛以西2公里处,是马赛最小的岛。从马赛老港动身去伊夫岛,游船大约行驶二十分钟后,伊夫岛的全貌慢慢映往常眼前。只见一座荒芜的石灰岩小岛横在海中,悬崖峭壁上,一个中世纪作风的城堡威然耸立,城堡的角落处突兀着3个上下不同的炮楼,岛的西侧还有一座10米多高的灯塔,同古堡遥相呼应。 伊夫堡是一个战略要塞,由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于1529年修建,是马赛第一座皇家碉堡。用于维护马赛港,避免他国入侵,并可停靠皇家炮舰。 这是一个牢不可破的工事,后来成为国度监狱,曾囚禁过许多王子、王公贵族的后代(如米拉波),还有新教教徒、政治犯、反动家等。听说伊夫城堡防卫极为紧密,犯人要从这里逃进来,简直是不可能的。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有3500 名新教徒被投入这里后送往马赛当苦役或被处死,最后一批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人。 固然伊夫堡的历史演绎了数百年,但人们真正对它产生兴味是从19世纪法国作家大仲马的两部小说开端,那就是《基督山恩仇记》和《铁面人》。这两部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同伊夫堡紧密相连,也让这座远离大陆的小岛名声大噪。 1890年,伊夫城堡向公众开放,并被列为国度文物维护单位。人们从全世界涌来,寻觅《基督山伯爵》小说中主角法利亚神甫和爱德蒙·邓蒂斯的足迹。 小编最早知道伊夫岛(Ile d’If)就是看了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影片中的男主角埃德蒙.邓蒂斯(Edmond Dantes)因遭诬害在自己的订婚宴上被拘捕,最后被囚进在了伊夫岛的地牢里14年。小说中跌宕起伏、丝丝入扣、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吸收了我,那里面有波折,有感恩,有复仇,也有饶恕。 伊夫堡是一座边长为28米的方形建筑,城墙的三个角各建有一个开着宽大射击孔的圆柱形塔楼。其中西北角的圣克里斯多福(Saint-Christophe Tower)塔楼为最高,有22米,建于1529年;另外两个分别是东北角的圣尧姆塔楼(Saint-Jaume Tower,建于1531年)和东南角的莫高维塔楼(Mougouvert Tower,建于1531年)。城堡共有三层,最底层没有窗户,当时是住所、厨房和储物间,后改为地牢,地牢整天不见阳光;第二层是防御用的炮台和瞭望口,后改为关押要犯的监狱;第三层是个十分开阔的平台,站在那儿能够眺望马赛,观赏波光粼粼的地中海。城堡中间有一个窄而深的中庭。 走进阴森森的监狱城堡,城堡正中是一个中庭,顶层倾斜的台面将雨水引入中间的蓄水井,为岛上贮存饮用水。东南角有厨房和粮仓。墙面上散布着96 处雕琢,是19世纪狱友们的杰作。顺着旋转的楼梯往上能够参观各层的牢房。每间牢房都挂有铭牌注释曾在此寓居的“房客”名字。 进入圣母加德教堂,墙壁上还留存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与联军交火的枪弹痕迹。 一层楼的旋梯旁,有一扇门面朝中庭。正是《基督山伯爵》中关押唐泰斯的牢房,四壁由石头砌成,空空荡荡,囚徒在这里插翅难逃。拱顶上挖的黑洞与临近的地牢相连。这个洞看起来并不大,难以想象唐泰斯如何每日爬过它与长老相聚,最后应用它破茧成蝶重见天日。当然,往常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实践是由于小说的名声大噪然后来挖就的。在长老的那间地牢中设有录像装置,经过它参观者能够看到自己被囚禁的影像。 岛的西南角,矮墙下面是悬崖,这里曾是处置囚犯尸体的中央。死去的囚犯通常被捆住双脚,再挂上个重20-30磅的铁墩子,从这里扔进大海,所以这里也被称作“伊夫堡自然坟场”或“国度监狱坟场”。在大仲马笔下,埃德蒙.邓蒂斯(Edmond Dantes)正是在这里把法利亚神甫(Abbe Faria)的尸体掉包后,被扔进大海脱逃,从而取得了自由,成为了神秘而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曾经说过:“当你年复一年只能面对灰黑色墙壁时,你就能了解蓝色的意义了。”走出伊夫堡眺望地中海的时分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小说中这句话。 声明:本文图文搜集于网络,版权归七洲自由行一切,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旅游攻略请关注七洲自由行:http://www.7zh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