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学问最大的误解,可能来自于有人曾经把它们搞得索然无味。 “去学习”和“去上学”之间是有实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基于猎奇心和想象力的一种本能激动,后者呢,则努力于把世界上最生动的事情搞得索然无味,至少在大部分人都要经过高考这条简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上证明自己的环境下,这种区别愈加明显。 这种区别招致的最糟糕的结果就在于,一个经过了“高考洗礼”的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分,他能思索的只能是如何经过背诵课文、默写公式以至察言观色来取得不一样的命运,而不是经过研讨猫听见人类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那张照片怎样能拍得那么好、十字路口旁那家店新推出的烧肉饭到底是怎样做的,来让自己觉得生活很不坏……当然,值得松一口吻的是,在令人打瞌睡的学校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得以幸免于此。 这些东西让你置信,即便你拿到的是一个难看的分数,也能够大大方方地说,原来我这么喜欢它呀,我以前只是恰巧没发现它是那么有趣的而已。 语文:别研讨“而”字的用法了,看看《百年孤独》吧 语文不是背诵古诗、不是精确地找出以下“而”和“以”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不是概括中心机想,更不是经过一段没什么文采的资料写出 800 字以上的“真情实感”……学语文就应该奔着那些超级好的作家去看,这样就用超级文雅又不可思议的方式来表白自己的深层感受;同时学到一种如何把复杂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话通知他人的技巧,让那些有用而有效的学问得以更快地传播,能做这样的事情是超级美好的。 好比去读马尔克斯、卡尔维诺,或者是钱锺书、林语堂和王小波。好比就去读读《百年孤独》吧,那是一个由想象力搭建的世界,即便你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一无所知,马尔克斯自成一格的叙事体系也足够令人感遭到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剖析段落大意之外还有庞大的魅力。它讲的是一个叫做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和加勒比海沿岸一个叫做“马孔多”的小镇的故事。跟教科书上十年简直没怎样变的课文比较起来,《百年孤独》的严重区别在于他经过百年的变更故事提供了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好比这个传播甚广,并让人浮想联翩的开头:“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参观冰块的那个悠远的下午。” 好东西的规范在于它能提供不一样的可能性,坏东西的规范在于它不只仅自己单调乏味,而且还规则其它事物也单调乏味。《百年孤独》是一种想象力的可能性,《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种世界观的可能性,《看不见的城市》是一种诗意和聪慧的可能性,《围城》或许是诙谐感的可能性,《雅舍小品》就像是一种兴味的可能性。 数学:别死背公式了,看看这个无言的宇宙 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博士达纳·麦肯齐的工作是教书,但是他更爱写作。所以他就在美国不少科学杂志上发表自己对数学的了解,这其中的文字在一同就是《无言的宇宙》这本书。坐在教室里背公式背个没完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假如听麦肯齐讲一个发现世界上最简单的公式的故事,大约就能觉出些兴味来。他以为数学是一个由等式构成的世界,于是他用了 24 个章节,也是 24 条等式,对这个宇宙中止阐释。24 个等式的背地是 24 个数学家,好比欧拉丁力、毕达哥拉斯定理、傅立叶级数,用每一个故事来描画一条公式的降生,这事儿别提有多酷了。 物理:别计算滑动摩擦力了,看看《别闹了,费曼先生》吧 幸而,物理这门学科在各种科幻电影和这几年“极客”概念的频繁呈现下变得亲和了不少,它给人的印象不再是滑动摩擦力、串联电路这些看似单调的称号了。 于是,在你决计开端熟练背诵 30 个物理公式之前,你至少应该饶有兴致地研讨为什么吐司掉在地上的时分,永远是涂着奶油的那一面先落地呢?为什么睡了一觉头发就会纠到一同去呢?《碟中谍 4》里面那双“壁虎手套”在理想中有没有可能呢?这些无聊的问题是激起热情和挽救乏味的关键,或者看看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那本书《别闹了,费曼先生》,有趣的物理学家不只仅存在于《生活大爆炸》里,还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物理不只跟课本和试卷有关,还跟应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情有关,关于费曼先生来说,一只 S 形草坪喷水器如何喷水的问题会让他思索上半天,在实验室把一只大大的水瓶炸得粉碎、水被溅得四处都是,依然自得特殊。这本书是跟他同事的儿子拉尔夫·莱顿聊天的时分,依据说话录音整理出来的,这两个人经常一同打鼓。还有一本叫做《你干吗在乎他人怎样想》的续集。 历史:别执迷于一种观念,看看美国人制宪的 127 天 这门学科大约不是在要你知道雍正皇帝到底谈过多少个女朋友,或者是记熟哪一场战役起到了什么样的标记性意义,它最终的目的,是让你学会对以上两种状况发表自己的见地。这也不是算命的学科,所以更关注的不是预测未来,而是更好天文解往常人们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行为。只听一种解释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除了教科书之外,你还能够看看大卫·休谟的《英国史》、威廉·曼彻斯特的《光彩与幻想》、托马斯·索维尔的《美国种族简史》,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还有听那个知名的法国人阿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讲《旧制度与大反动》,从中判别优劣,重点不是他们怎样想,而是你在听听这个,又听听那个人说完之后,发现自己到底会怎样想。 还有一本凯瑟琳·德林克·鲍恩写的《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 127 天》,并没有其他历史书那样鸿篇巨制,只是讲了个 127 天的故事。1787 年的夏天,来自美国二十个州的联邦代表凑到一同磋商一部宪法,他们代表的是各州的利益,你能想象他们有多意见不统一,当场发作猛烈争论,这些人后悔的后悔,愤恨的愤恨,离席的离席,但是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这件了不起的事情做成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宪法。 生物:别融会贯通线粒体是什么,想想“我们生来都是自私的”这个问题 这个学科不只仅是在研讨那些你用显微镜才干看到的东西,它是在研讨人类,以及跟人类息息相关的一切活灵活现的东西。它研讨你的细胞,还研讨你的悲伤,它满口都是你听不懂的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之类的术语,同时通知你,你的渴求,你的攻击性,你在某些事情上为什么会表示得如此匪夷所思。英国的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写过一本叫做《自私的基因》的书,讲的就是这个问题。每个活生生的物种都是求生的机器,他从最细微的生物行为剖析起,让基因和进化论这些词变得很神奇,从而诠氏缢生命这回事的来龙去脉。另外,理查德·道金斯的另外一本书《地球上最巨大的表演》也相当激动人心,让你明白生命是个美丽和奇特的过程。 或许假如你带着思索这个问题的决计来学习生物的话,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就会忽然变得好玩了。要不也能够换一种方式,你直接把从小到大没想明白的关于自身的问题一股脑地列出来:人为什么会感冒?生病为什么会难受?我喝牛奶为什么会拉肚子?我应该每天喝多少杯水?我为什么会忽然喜欢上一个人?…… 天文:别纠结什么时分昼长夜短了,下个旅游的 App 走一走吧 首先你要对你所处的环境产生兴味,而你所处的环境不只仅指方圆 10 米的房子。为什么这座城市这么湿润,衣服都干不了;为什么那座城市的路没这里的好走;到底什么时分才干看见流星雨呢,到底在哪里能够看到北极光。天文这门学科,跟化学、外语一样,不是经过缄默地待在一所房子里就能搞明白的事情,研讨化学需求实验室,研讨外语需求讲话,研讨天文需求到外面去。看上去乏味的事情都需求有趣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