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治家林则徐每天早晚课诵,身居要职同时精进修持。1839年9月,他在巡视澳门后,针对世风日下的弊病,以54岁的人生阅历,写了相似格言的十句话,俗称“十无益”,这是林则徐的修身准绳,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一、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人生于世有三种最巨大的“爱”。一为“亲人之爱”,一为“爱人之爱”,一为“朋友之爱”,或者简言之,亲情、恋情、友谊。亲情温馨,恋情缠绵,友谊真诚,而假如要辨明三者之间哪一种最为无私,莫过于亲人之爱——父母之爱!百行孝抢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假如对父母不孝,一切的荣誉都将相得益彰。“奉神无益”,假如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忠实,多么的敬重,一切都是假的。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父母之圣,神明犹所不迭。如要敬神,何必舍近求远! 二、居心不善,风水无益 儒家把“人”同等于“仁”,以为人之为人,在于为仁。仁者何也?善也!天地正气,人心仁善,这是亘古不变的宇宙运转、万物生长的“万有引力定律”。假如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消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只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谓心存不善,无好结果。若因一己之不善,害祖宗名誉,殃及子孙,岂不是罪加一等,十恶不赦?!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兄弟在这里能够了解为包含堂兄弟姐妹在内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含我)有这样的阅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以至恶言相向,真实令人可惜。往常倡导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义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他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抵达他人的目的的一种伎俩。往常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他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道理,偏执、不降服,处处与众悬殊。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假如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助纣为虐,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万能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聪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炫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天文,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这里不是鼓吹宿命论,不是规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有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时势造英雄,人要成事,不只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惜爱之。外躯内气,养身莫过于养气。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色欲、食欲、财欲,人生于世,天下无处不有欲。若纵欲而行,伤身十分,更是有伤元气,虽灵芝妙药,服之无益。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以养浩然之气,诚哉斯言!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此句言如若生活纵容朴素,荒淫无度,固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徒然无益。阴鸷,即积阴德之意。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若有骄奢淫恶之恶行而虽有善行亦无益于己,无济于事。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端。 |